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开发使用方便的白蚁毒饵应用技术;方法:将毒饵装在特制的塑料管内,然后将毒饵管插入土中诱杀白蚁;结果:毒饵管应用1~2个月白蚁巢群死亡;结论:毒饵管可有效用于白蚁的防治.

  • 标签: 土栖白蚁 毒饵管 应用技术 防治
  • 简介:白蚁(等翅目昆虫)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全世界已记载白蚁2600多种,中国大陆已知白蚁有476种。白蚁主要危害房屋建筑、水利堤坝、地下电缆、农林作物、文物档案等。全世界每年因预防和灭治白蚁至少花费22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为110亿美元,中国约为3.5亿美元。白蚁的危害性及其有趣的社会分工,吸引了一批昆虫学家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 标签: 白蚁防治 INTERNET 资源 中国大陆 昆虫学家 社会分工
  • 简介:白蚁是一类社会性昆虫,具有复杂的品级分化和集群的巢居生活,在昆虫分类系统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等翅目昆虫。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已接近3000种,它们是热带森林中生物量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在纤维素的分解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白蚁在自然界中可以加速地球表面的物质循环利用,它们本身或其副产品可供食用或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白蚁又是一种具有极高破坏性的害虫,且生物学特性又十分奇特,因此很早就作为重要害虫被列为研究对象。

  • 标签: 白蚁 防治 危害 无脊椎动物 生物学特性 分类系统
  • 简介:1引言防治白蚁的方法,依其作用原理及应用技术,有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和检疫防治法.其中,化学防治法通过使用药械,以见效快、效率高、使用方法较简便、受区域性限制小等特点见长,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 标签: 白蚁 化学防治法 剂型 微乳剂 理化特性
  • 简介:通过对蚌埠市2007-2011年的白蚁出飞记录统计,发现蚌埠市白蚁出飞上报户数由2007年最多的91户降至2009年最少的49户,2010年反弹至79户。白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在木门框、木窗和门套处。2007年以来,蚌埠市主要使用毒死蜱、联苯菊酯、吡虫啉等药剂,通过加压注射的方法灭治白蚁;2009年开始使用粉剂氟虫腈用于喷粉灭杀白蚁;2010年氟铃脲(IPM饵站系统)灭治白蚁。在灭治白蚁之后,白蚁的返治率为氟铃脲(饵站系统)〈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联苯菊酯,联苯菊酯灭治的效果较差。2008年返治率最高达到8.79%。通过近2年应用IPM饵站系统,发现此种方法高效、环保,返治率较低,并有利于整体控制蚁害,但投入人力物力相对较大。

  • 标签: 蚌埠 白蚁 危害状况 防治技术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氟虫胺对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击倒法、传毒法、群体法和模拟法;结果:0.05%以上浓度的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击倒速度、传毒能力强,处理的木材具有较强的抗蛀能力,0.05%,0.1%,0.5%氟虫胺施药15d后全部死亡;结论: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 标签: 氟虫胺 台湾乳白蚁 药效 击倒法 传毒法 群体法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趋于人性化、高档化、自然化,住宅小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加湿、保温等绿化养护工作显著加强,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白蚁在住宅小区孳生的机会。另一方面,小区业主房屋内部装修日益豪华、舒适,房屋内普遍采用木地板铺设地面,用木构件进行吊顶、贴花等装饰,以及冬夏冷暖两用空调常开,为白蚁在屋内生存繁殖创造了良好的人为环境。

  • 标签: 白蚁 房屋 预防 住宅小区 绿化面积 养护工作
  • 简介:氟(伏)蚁腙英文通用名为Hydramethylnon,分子式N4F6C25H24,化学名称为5-5二甲基全氢嘧啶-2-酮4-三氟甲基-a-(4-三氟苯乙烯亚肉桂腙),属脒腙类化合物,纯品为黄色到桔黄色晶体,溶于丙酮、甲醇、乙醇、氯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45℃条件下稳定期为90d,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半衰期约1h.具有胃毒作用,在环境中无生物积累作用,主要影响昆虫的呼吸代谢,可用于防治蟑螂、白蚁和蚂蚁等.在国内外均有以氟蚁腙为活性物质的杀蟑产品,为了探索氟蚁腙应用于防治白蚁的可能性,笔者在2004年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研究.

  • 标签: 直接照射 蟑螂 稳定期 类化合物 肉桂 乙醇
  • 简介: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白蚁赖以生存的栖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是刺激白蚁种群的发展还是限制它的发展;针对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应采取何种正确的治理策略,有效控制城市白蚁危害,都是当前白蚁防治行业面临的新问题[1].

  • 标签: 现代城市建设 白蚁危害 白蚁防治 有效控制 新特点 限制
  • 简介:目的依据综合治理理念,对综合运用液剂法和粉剂法进行研究,降低南通地区白蚁复治率。方法根据南通地区散白蚁危害现状及其优势种群,分析散白蚁复治率较高的原因,对液剂法和粉剂法治理房屋散白蚁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几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复治率从2011年的9.6%降低为2016年的4.7%,综合组灭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运用技术能有效降低南通地区散白蚁的复治率。

  • 标签: 散白蚁 液剂法 粉剂法 治理效果
  • 简介:白蚁是危害园林绿化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白蚁对园林绿化危害具有隐秘性、持久性的特点,能对园林绿化造成长期损害,直至树木枝干破损或整株树木死亡,因此在对园林绿化虫害防治方面,进行白蚁防治成了必不可少的植物保护措施。对目前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结合扬州地区园林绿化白蚁防治方面的案例,综合环境、树木品种、白蚁种类等因素,探索应用白蚁综合治理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园林绿化白蚁综合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园林绿化 白蚁 危害 防治方法
  • 简介:声频探测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探测技术,它是通过利用声频传感器来感知声音,并传出电信号,经放大后显示出声频图谱的技术.因此项技术具有无破坏、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在很多行业都有了广泛地应用.而白蚁在进行取食活动时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利用声频传感器就能感受到白蚁在取食或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并可将其放大转化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自1995年以来,国内外有白蚁防制学家开始逐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对蛀木害虫的检测中,并开发了专门用于白蚁探测的相关仪器,如美国DECI公司的TERMITETRACKERSYSTEM(白蚁追踪系统)和日本京都大学森林与木材科学研究所开发的AE探测仪等,在国内武汉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曾于1979年开发出BS-I型白蚁声频探测仪.

  • 标签: 白蚁 探测器 原理 探测技术 数字信号 传感器
  • 简介:目的使用白蚁诱杀盒(含氟虫腈)防治香榧树白蚁后,检测氟虫腈在香榧中的残留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香榧样品中的氟虫腈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在香榧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6.5%~115.8%之间,相对标准差介于2.2%~15.6%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而香榧样品中氟虫腈残留量检出浓度低于0.001mg/kg。结论使用诱杀盒防治白蚁后,香榧果实无毒、无氟虫腈残留,符合环保要求。

  • 标签: 香榧 氟虫腈 残留量 气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了解成都市植物园白蚁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危害情况,为白蚁防治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采集、鉴定白蚁标本。结果共采集白蚁标本51号,其中45号标本为黑翅白蚁,占标本总数的88.24%,6号标本为黑胸散白蚁,占标本总数的11.76%;共调查树木3274棵,涉及23科31属35种,受白蚁危害的树种主要有樟、刺槐、青冈、马尾松、大叶桉、水杉、池杉、柳杉、枫香等,其危害率分别为:77.10%、72.73%、57.65%、30.25%、27.63%、27.20%、25.00%、24.21%、21.38%,而蓝桉、天竺桂、红叶李、荷花玉兰等未发现白蚁危害。调查树木总白蚁危害率为15.85%。调查还发现园内东部蚁害较集中和严重,西部蚁害较轻。结论成都市植物园内危害树木的白蚁有黑翅白蚁(88.24%)和黑胸散白蚁(11.76%),其中优势种为黑翅白蚁白蚁危害具有聚集性,但不同树种的白蚁危害率具有明显差异。

  • 标签: 成都市植物园 树木 白蚁 种类 危害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确定白蚁防治中土壤化学屏障的取样深度及含药量。方法通过对联苯菊酯(0.0625%)、毒死蜱(1%)、吡虫啉(0.1%)3种白蚁药剂在室内、野外条件下的浸透深度研究及白蚁预防施工现场的实验数据检测分析。结果在室内柱的渗透试验中,在4L/m^2的施药量下施用24h后,3种药剂98%以上的含量都在表层0-5cm层;在野外试验中,其90%以上的含量都在0-10cm层。室内外10-15cm的土层有少量药剂,药剂基本上没有渗透至15-20cm的土层。施工现场的检测数据表明,不同地区的结果差异很大。结论按房屋白蚁预防施工操作规程,以4L/m^2药剂进行施工时,确定取样深度为10cm,同时建议1%毒死蜱、0.0625%联苯菊酯和0.1%吡虫啉的土壤屏障的含药量分别为290,18,29mg/kg。

  • 标签: 白蚁药剂 渗透 土壤 化学屏障
  • 简介:1制定房屋散白蚁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必要性房屋建筑白蚁防治的要求,在其他建筑规范中有所涉及,如国家标准GBJS-88的附录九中列出了.1993年随建设部(93)166号文件下发的是我国白蚁防治首部全国性的规范(以下简称旧规范).

  • 标签: 散白蚁 房屋建筑 防治工程 施工技术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七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口服三七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1.2±12.3岁,服药原因主要为治疗外伤,服药剂量50G~500G,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腹水,肝大,黄疸,其中一例出现肝性脑病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9例在我科治疗好转后出院。结论三七易致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

  • 标签: 土三七 肝损害
  • 简介:目的了解青海省人群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人体肠道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结果5县(市)检查10688人,查见源性线虫3种,其中蛔虫感染者950人,感染率为8.89%;鞭虫感染者6人,感染率为0.06%;检查12岁以下儿童1834人,蛲虫感染者122人,感染率为6.65%。城市人群蛔虫感染率为7.79%,农业区为10.67%,牧业区为3.16%。城市儿童蛲虫感染率为5.49%,农区为7.78%,牧业区为11.59%。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蛔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4.69%和14.13%。5~岁组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为18.73%,其次为10~岁组,为14.42%。结论青海省人群中土源性线虫的感染以蛔虫为主,低年龄组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感染最严重,感染率以农区较高,以上人群是今后防治的重点地区和人群。

  • 标签: 土源性线虫 蛔虫 蛲虫 感染率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