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针对我国既往卫生应急演练存在的错误认知和做法,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探索卫生应急演练新思路、新方法,将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与实战演练有机结合,既检验了预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也增加了卫生应急人员对卫生应急现场处理规范性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使竞赛更加贴近卫生应急现场处置。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荆门中心城区婴儿喂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系统管理及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荆门中心城区190名出生情况正常、愿意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开始按月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喂养和辅食添加指导及食物频率调查至1岁,并在满周岁时进行喂养情况回顾性调查。结果本地区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58.42%,6.84%家长选择在孩子3~6个月间断母乳,71.58%的家长选择在孩子7~12个月间断母乳,21.58%的家长能够坚持到孩子1岁后断母乳。婴儿谷类食物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96.84%,7个月时达100%;婴儿水果、蔬菜添加比例在4~6个月时分别是87.9%、90%,9个月时二者均达到100%;婴儿蛋类、鱼类、肉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在8个月时分别是100%、99.47%、92.63%、71.58%,1岁时,鱼类、肉类添加比例均达到100%,奶类、豆制品的添加比例分别为95.79%、85.26%。结论社区保健人员通过社区健康干预使婴儿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顺序等更合理,喂养决策人的婴儿喂养和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但婴儿喂养方式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
简介: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探讨手术指征把握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湖北省某二级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分娩的539例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达74.7%。社会因素(39.3%)、胎儿窘迫(10.7%)、前次剖宫产(10.2%)、巨大儿(8.0%)、脐带异常(7.2%)、相对头盆不称(7.1%)为前6位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大,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导因素。结论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宣教,引导孕产妇正确看待分娩过程;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干预,回归自然"。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为湖北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湖北省抽取了3个城市地区和3个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用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湖北省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3.7%、11.1%和22.4%;湖北省居民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37.2%、传染病预防素养23.8%、安全与急救素养22.6%、基本医疗素养11.3%和慢性病预防素养5.9%。结论湖北省居民健康素养具备情况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不容乐观,健康素养水平受到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时,应做好需求调查,并考虑如何提高目标人群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适合湖北省基层已婚妇女乳腺癌普查方案与措施。方法通过对我市自2009年以来6078例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临床检查、彩超检查、钼靶及病理学检查的逐级筛查的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的乳腺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结果三年来共进行乳腺临床检查者6078人,可疑1479人次,检出率24.33%;乳腺彩超检查1479人次,可疑236人次,检出率15.96%;乳腺钼靶检查236人次,可疑39人,检出率16.53%。经过病理学检查共确诊乳腺癌2例,都已进行手术治疗。结论通过逐级不同的筛查方式,对于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对于及早诊断疾病,进而采取早期治疗措施及降低死亡率大有裨益。
简介:目的:通过湖北省2010~2012年几类食品微生物检出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对一些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行业和食品进行关注和重点监测,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方法对2010~2012三年间,送检和抽检的12类食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作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12类食品2996份,合格2697份,总合格率为90.02%;2010和2012年、2011和2012年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的食品中以糖果和发酵酒的合格率为最高为100%,豆制品的合格率最低仅为55.97%;不同季节和不同包装食品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散装食品合格率最低。结论湖北省食品微生物污染整体状况较好,不同食品、不同季节的污染情况有所不同。在夏季豆制品、散装食品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2012年相对于2010、2011年有所好转。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夏季豆制品、散装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崇阳县2009年麻疹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9年报告的现住址为崇阳县的麻疹病例和个案为资料来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崇阳县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2009年全县通过“麻疹专病单病监测信息系统”共报告疑似病例280例(临床诊断190例,实验室诊断84例,排除6例),比“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33例(临床诊断149例,实验室诊断84例)多报告47例。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为49.57/十万,疫情呈散发态势,有明显季节性,城区发病较多,发病年龄有2个偏移和1个集中。结论要进一步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和疫情报告,落实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规范冷链管理,强化技术培训和免疫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
简介:对湖北省1997年食物中毒资料按照中毒原因、中毒食品种类、中毒场所等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1997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25起,发病742人,死亡3人。从中毒起数看,我省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集体食堂和公共饮食业次之,分别占36%,24%和24%;中毒人数最多的是公共饮食业占35.4%,其次为集体食堂占31.4%。而引起食物中毒占首位的食品是果蔬类占36%,其次是肉与肉制品占28%。有机磷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占32%。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随州市院前急救内科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医疗防治重点及科学管理,人员培训提供依据,为本地居民预防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09-01~2011-12间,“120”急救中心受理出诊内科患者院前急救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疾病分类、月份分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年共受理出诊总例数6454例,男性3478人(53.89%),女性2976人(46.11%),以40岁—70岁年龄段为最多,0岁—20岁和大于80岁年龄段为最少,疾病种类前4位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27%)、心血管系统疾病(18.26%)、、急性中毒(13.74%)、呼吸系统疾病(6.70%).院前急救以1、8、11、12月份为多,高于月平均水平。出诊时间以700—2100为出诊高峰,100—700人数最少,呈现单峰样波动。结论地区院前急救内科疾病以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是急性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根据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针对性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急救预案,加强急救器材及装备。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培训。
简介:目的掌握和分析湖北省2003年~2007年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发生、发展和处置情况。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血吸虫病爆发疫情和突发疫情标准,对5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发生的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突发)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核实和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2007年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14起,其中发生在未控地区11起(78.57%),传播控制地区2起(14.29%),传播阻断地区1起(7.14%);14起突发疫情共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25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46例,男女性别比例1.72∶1。职业分布以农民与学生感染为主。全部急感病例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疫源地得到彻底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按照卫生部急性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处理预案实施应急处置,可有效控制突发疫情的蔓延与扩散;针对急感发生的特征与特点,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则能防患于未然,切实减少急感发生。
简介:目的对媒体重点报道的湖北应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8.26/10万,过去30多年来,该地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是全国的9.27倍,该县每10万人中,平均每年比全国水平多死43例恶性肿瘤患者。该地多种恶性肿瘤变化幅度明显异于全国,食管癌、胃癌不降反升;肝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的上升幅度分别是全国的5.84倍、5.61倍、5.07倍、17.91倍,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5.32/10万、16.78/10万、8.32/10万及3.98/10万。负二项分布拟合结果提示胃癌的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结论湖北省应城市历史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低,但上升幅度大,处于全国高发水平,呈现多种恶性肿瘤普遍高发现象,胃癌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