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间歇性导尿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入的患者中选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选取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共获得患者104例。以随机为原则分成两组进行对比,52例康复组实施康复训练,52例针康组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膀胱功能各项指标当中的任意一项对比,P>0.05。经过治疗,两组膀胱功能得到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减少,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增加,对比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中,针康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更低,单次最大尿量、膀胱压力更高,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效果明确。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5月-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见我院收入的9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结果:干预后膀胱容量和自行排尿频次明显多于干预前,而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增加或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治疗期间行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可有助于改善病人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获得病人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6例DNB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进行八髎穴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丹通络颗粒。观察两组膀胱功能指标、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常规白细胞计数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指标、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授权赋能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授权赋能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赋能管理方案应用于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部按摩联合肛门牵张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评估其对胃肠道反应、并发症、营养状况和情绪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确诊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腹部按摩及肛门牵张)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如灌肠或泻药)。观察各项指标,包括胃肠道反应、并发症、营养状况、问卷调查情绪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便秘、假性大便失禁、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此外,实验组肠梗阻、失禁性皮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情绪状况均有改善,提示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结论:腹部按摩+肛门牵张能有效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并对患者的情绪健康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肠外营养治疗以及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D3+、CD4+、CD8+以及sIgA指标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促进,该治疗措施应用意义良好,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温针灸和西药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治疗为临床症状以及膀胱残余尿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 抽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传统组运用基础治疗以及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温针灸,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以及膀胱残余尿量。 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前,两组排尿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超膀胱残余尿量少于传统组,日平均单次尿量多于传统组(P<0.05)。 结论 在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中,运用温针灸和西药有利于缓解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优化患者膀胱残余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