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原发性绒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灶多见于生殖系统,如女性卵巢和男性睾丸。原发性绒癌恶性程度高,与妊娠性绒癌相似,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妊娠性绒癌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生命体征稳定的血β-HCG≥4000mIU/mL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设同期血β-HCG<4000mIU/mL的患者以相同方法治疗作对照组。观察生命体征、血β-HCG、盆腔包块、盆腔积液变化、是否治疗失败改行手术及治疗后生育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用药总量及疗程、病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宫内受孕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生命体征稳定的高绒促性素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肯定,成功率高,但疗程长,风险大,若患者知情同意,可实行保守治疗观察。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对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化疗采取护理干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选取82例绒癌化疗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参照组,各41例,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疲乏程度、心理状况。结果 对比参照组,护理组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对比参照组GQOLI-74各项评分较高,RPFS、SAS、SD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绒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疲乏程度,缓解其负面情绪,以此为其日后生存质量提升提供保障,使患者更为满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一次性根充与常规多次根充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15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最后收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感评分、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4例(98.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例(89.33%)。同时,在为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满意度:74例(98.67%)。对照组满意度:66例(8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0例(13.33%)。结论 牙髓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在针对牙体牙髓病进行治疗时,通过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缓解疼痛感,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应当在牙髓病的实际治疗中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如具有向骨、软骨、脂肪、肌肉、肌腱、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MSC体外较易分离培养、扩增,细胞免疫原性低,易于转染并能长期表达外源基因等特点,故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对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还没有统一的方法。MSCs的分离技术和方法主要有4种贴壁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本研究对传统的分离方法进行一些改进,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异贴壁法,旨在体外分离培养血管MSCs,并将其经定向分化诱导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与骨髓MSC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比较,以观察血管来源MSC在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优势,为临床血管病变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更为合适的细胞来源。
简介: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根充法与分次根充法在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次根充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对比长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急性牙髓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且长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一次性或分次根充法的远期疗效。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选取70例因急性牙髓炎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等比例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各纳入35例患者。两组分别采取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治疗。比较两组随访一年时总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一年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充法相比于分次根充法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使患者牙髓炎症状得到长期有效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临床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