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异常对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120例新生儿,其中60例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异常的母乳喂养,余下60例为母乳营养成分正常的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母乳营养成分指标含量(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新生儿的喂养满意度;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异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和正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比较,除密度比较,其他六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喂养满意率为76.7%(46/60),正常组的喂养满意度为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2.03±0.16)kg,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3.11±0.2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异常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会明显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各成分指标,且会降低喂养满意率,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异常对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期间120例新生儿,其中60例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异常的母乳喂养,余下60例为母乳营养成分正常的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母乳营养成分指标含量(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新生儿的喂养满意度;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异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和正常组中脂肪、蛋白质、乳糖、能量、矿物质、含水量、密度比较,除密度比较,其他六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的喂养满意率为76.7%(46/60),正常组的喂养满意度为98.3%(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2.03±0.16)kg,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为(3.11±0.2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母乳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异常的母乳喂养新生儿,会明显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各成分指标,且会降低喂养满意率,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人体成分变化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随机等量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给予药物指导、并发症护理、卫生清洁等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加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人体成分变化、营养状况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骨骼肌、蛋白质、BMI、基础代谢率等人体成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人体成分变化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98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做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一般情况差判定为营养不足。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情况。结果398例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3.7%;营养不足发生率居前两位的是消化内科(19.6%)和肿瘤内科(16.9%);免疫科(8.6%)发生率低。营养风险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肿瘤内科(47.5%),消化内科(42.9%)和神经内科(41.7%),内分泌科(21.4%),免疫科(13.8%)发生率低。398例患者中,31例应用肠内营养(EN),92例应用肠外营养(PN),8例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PN∶EN=3∶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0.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3.6%;有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96.4%,无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2.5%。结论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重视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应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