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
简介:目的探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肿瘤血管形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广州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VEGF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50.0%,对照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3.5%,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患者预后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壶腹区恶性肿瘤主要是指起源于胰头部、Vater壶腹、下段胆总管及十二指肠黏膜的肿瘤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常见的是胰头癌。2008年约有37900例诊断为胰腺癌,其中34300例死于此疾病[1]。与其他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胰头癌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约有20%的患者可行潜在性根治性手术切除,但5年生存率均不超过5%[2]。Vater壶腹组织来源的肿瘤约占壶腹区恶性肿瘤的6%~20%,其愈后相对较好[3]。下段胆管癌为第三常见壶腹区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所得肿瘤标本切缘阴性率约为67%~90%,5年生存率能达到24%~28%。十二指肠癌与其他几种壶腹区恶性肿瘤相比,出现相对较少。总体而言,患者生存情况不乐观。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P=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4.67,95%CI1~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特异、可靠的实验室方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然而,随着人们对AD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年不断有相关的辅助诊断技术受到重视.如结构磁共振(sMRI)用于评估脑萎缩;功能磁共振(fMRI)用于检测脑血流及新陈代谢的减少;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用于评估大脑各区纤维连接程度以及脑脊液中Aβ1-42/1-40和tau蛋白及其过磷酸产物的检测.然而拉曼光谱因其可检测有机或无机混合物各成分的独特优势,使其在AD病理机制研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该技术对AD诊断的可行性及前景做一概述,以期有助于临床医师决策,并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究梳理思路.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容量超负荷心衰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衰组和比索洛尔干预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作容量超负荷心衰模型。术后8周,比索洛尔干预组给予比索洛尔(1mg/kg,1次/日)灌胃,干预4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BNP)以评价心功能。急性酶解法分离大鼠左室心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电流,并绘制I-V曲线及激活、失活、恢复曲线。结果心衰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心功能明显下降,QTc间期明显延长(198.52±3.90msvs.163.23±4.15ms,P〈0.01),Ito电流密度在-20mV~+90mV明显减小(P〈0.05),其失活过程延迟(V1/2:-34.60±0.40mVvs.-38.40±0.46mV;k:5.92±0.35vs.7.78±0.41,P〈0.05),激活曲线及恢复曲线无明显变化。比索洛尔干预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缩短QTc(180.32±5.43msvs.198.52±3.90ms,P〈0.01),增加Ito电流密度,改善失活过程(V1/2:-38.62±0.37mVvs.-34.60±0.40mV;k:6.7±0.3vs.5.92±0.35,P〈0.05)。结论比索洛尔干预可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增加Ito电流密度。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普通治疗组患者40例,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40例,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补肾益智颗粒+针刺治疗+经颅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对三组患者进行ADAS-cog量表、MMSE量表及ADL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普通治疗组、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DAS-cog量表及MMSE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24周后综合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患者ADAS-cog量表、MMSE量表及AD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非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