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治疗组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4±15.33)min、(287.38±100.87)ml、(2.00±2.75)d和(6.25±2.95)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23.87±15.77)min、(444.39±124.88)ml、(4.50±3.00)d和(9.85±4.66)d,P〈0.05];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塞、腹腔感染等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生存时间为(47.44±6.44)个月,1a生存率为97.4%,而对照组分别为(34.98±5.29)个月和82.1%(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可改善远期生存情况。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术围术期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以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5月-2017年8月,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肝段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则在超声诊断下实施肝段切除术治疗,分析2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2.00%)、疾病复发率(1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2.00%)、疾病复发率(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术围术期接受超声诊断,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里的50例远端胃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病患。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实验组采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联合三角吻合技术。比较和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术中、术后的情况以及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明显比较少,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重建消化道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d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比对照组的26.67%显然要低,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外科临床中普遍应用和推广。
简介:背景: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药物治疗EVB的疗效不甚理想,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5月温岭东方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72/76),复发率为3.9%(3/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0/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7%(59/74),复发率为14.9%(11/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21/7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EVB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电切术与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疗效和各项因子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胃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血清胃泌素-17(G-17)等因子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半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术后,两组PGⅠ、PGR及G-17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PGR及G-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P〈0.05)。结论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目前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以内置弹性橡皮环结扎原理为基础,是安全有效、简单易操作的非手术性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适应方法。2003-03/2005-03我们对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实施了套扎治疗,通过充分的套扎前准备和套扎后各个方面的精心护理,提高了套扎的成功率,降低了术后出血率,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术后T管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后。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or、A、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观察Cor、A、CRP、IL-6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肠鸣音消失时间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引流不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3%(P〈0.05)。治疗前1天,两组GIQL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两组GIQL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术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胃肠功能改善和机体恢复,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患者的抗栓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采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在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围术期给予血栓弹力图检查,对该患者进行合理抗凝减少肠功能紊乱治疗,待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测,检测患者是否出血血栓症状,对比2组患者出血症状发生情况以及平均输血量。结果:参照组有20例患者发生出血症状,占总比的37.74%,研究组患者发生出血症状的患者有4例,占总比的7.5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照组患者术后有2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11.15±13.26)ml,研究组患者术后有4例患者因为血红蛋白低而进行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24.45±1.12)ml,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结论:通过血栓弹力图能够证实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如果凝血指标没有超过3则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如果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治疗,会导致患者出血时间发生率逐渐增多,该种检测方式对临床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