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单气囊小肠镜(SBE)作为一种较新的小肠检查手段,在可疑小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探讨。目的:评价SBE在可疑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7月-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接受SBE检查的73例患者共81例次检查的资料,分析SBE的适应证以及对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81例次SBE检查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3例次(40.7%),不全性肠梗阻29例次(35.8%),慢性腹痛或腹泻19例次(23.5%)。SBE经口插镜深度平均为230cm,经肛平均为100cm。SBE的阳性诊断率为67.9%,检出病变主要包括小肠溃疡、小肠炎症、小肠肿瘤和小肠息肉等。镜下治疗8例,其中止血治疗5例,息肉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SBE是可疑小肠疾病的有效诊疗手段,其主要适应证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不全性肠梗阻。
简介:一、抗反流药物的概念未来几年内,通过阻断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ransientloweresophagealsphincterrelaxations,TLESR)以达减少反流目的的抗反流药物可望成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新选择。
简介: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气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在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予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行食管压力检测,分析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扩张后,21例患者的吞咽困难和反流症状消失。与扩张前相比,扩张后LES长度无显著差异,LES静息压和LES残余压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显著升高(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和吞咽蠕动波消失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无显著差异,继发性收缩波和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胃内静息压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气囊扩张术能显著提高LES松弛率,降低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体部静息压和继发性蠕动波的发生率,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食管压力测定对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57例(男31例,女26例)吻合口狭窄作了气囊导管扩张术,其中食管-胃吻合54例,食管-空肠吻合3例。作1次扩张术者28例,2次扩张术者15例,3次扩张术者5例,4次扩张术者9例。全部病例均在门诊随访和作钡餐造影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于末次扩张术后经2mo-36mo(平均21mo)的随访观察,疗效满意者44例(77.2%);扩张无效者13例(22.8%),给予放置金属内支架治疗。采用丝线和采用金属吻合钉吻合的两组吻合口的扩张术疗效对比无显著性意义(x^2=0.138,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最大舒张期直径0.2cm~0.3cm和0.4cm~0.5cm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x^2=0.235,P>0.05);扩张术前吻合口长度0.2cm-0.4am,0.5cm—1.0cm,1.1cm-4.5cm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746,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气囊导管扩张术简单、安全而有效,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金属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气囊导管扩张术无效的补救治疗措施。
简介:背景:胃酸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我国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胃酸和DGER在N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的具有烧心和(或)反酸等反流症状的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选者填写一份问卷后,依顺序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和24h食管胆汁联合监测。结果:共有82例NERD患者入选,平均年龄为42.7岁±11.7岁。其中,24例(29.3%)24h食管pH监测阳性[NERDpH(+)],58例(70.7%)24h食管pH监测阴性[NERDpH(-)];43例(52.4%)为DGER阳性,39例(47.6%)为DGER阴性。联合监测结果为,82例患者中15例(18.3%)病理性酸反流与DGER并存,9例(11.0%)存在单一的病理性酸反流,28例(34.1%)存在单一的DGER,30例(36.6%)则无病理性酸反流,且DGER阴性。采用24h食管pH监测组对NERD的诊断率为29.3%.而联合24h食管胆汁监测,则NERD的诊断率升高到63.4%。24例NERDpH(+)者中,15例(62.5%)存在DGER;58例NERDpH(-)者中,28例(48.3%)存在DGER;NERDpH(+)组与NERDpH(-)组DGER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377,P=0.241)。结论:NERD的病理性酸反流比例相对较低,联合24h食管DH和胆汁监测可明显提高NERD的诊断率,DGER在NERD中的作用地位不容忽视。
简介:背景:夜间胃食管反流(nGE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具有相关性,并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GERD患者nGER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状且食管MII-pH监测提示有nGER的GERD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和DBI对nGER的影响。结果:130例GERD患者中,97例(74.6%)MII-pH监测提示具有客观的nGER,其中仅18例(18.6%)具有主观的夜间烧心或反流症状。女性GERD患者和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容量清除能力显著减弱。肥胖GERD患者的夜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周期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GERD患者。DBI≥2.5h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反流。随着DBI的延长,夜间食管弱酸反流可进一步降低。结论:GERD患者中普遍存在nGER,且以弱酸反流较多,但患者主观症状较少见;女性和高龄GERD患者的夜间食管容量清除能力降低;BMI≥25kg/m2可促进nGER的发生;DBI≥2.5h即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的夜间酸反流指标,但以夜间弱酸反流为主的患者,需尽可能延长DBI。
简介:目的:应用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观察气囊压力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更好的进行气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气管导管的外露指示气囊通过三通、延长管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PHILIPS床旁监护仪压力导联线相连,压力校正完成后,通过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一次气囊压力。结果: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F=8.367,P=0.001,各时间点的气囊压力存在统计学差异,至少有两个时间点气囊压力存在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5小时、7小时、8小时气囊压低于起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压力与监测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气囊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结论:气囊存在微漏气,气囊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使用压力传感器可以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发现压力不足,保证气囊压力处于控制范围。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病影像技术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自2009年2月至2014年9月,对188例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例进行胃镜检测、X射线检测,并将结果与准确度较高的空腹三羟胆酸浓度检测结果相比较,用以确定胃镜检测与X射线检测确诊的准确率。结果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反流阳性确诊病例为56例,占比29.8%,与三羟胆酸浓度测定结果的60例的重合率为93.3%,远高于胃镜检查确诊病例101例55.4%的重合率,可见X射线检查优于胃镜检查结果。结论立体数字肠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病,过程简单,直观,准确性高,全程无痛苦,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胃镜。
简介: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GCR)及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西安市3家医院合作,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铝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40例,并与22例硫糖铝治疗病例进行对照。62例入选者治疗前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如为RE则于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采用症状积分和24h食管pH和胆汁监测进行疗效评估。结论:治疗组中12例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为症状性反流(SGER),对照组7例为SGER。治疗组给药后2周,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胸痛在治疗后4周也有改善。治疗组40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28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2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15例,总有效率66.66%。铝碳酸镁治疗4周食管酸及胆汁反流明显改善者8例(61.53%);单纯胆汁反流者4例全部好转。对照组7例存在酸或胆汁反流,治疗4周后复查转阴3例(42.8%)。结论: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粘莫膜作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MP)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给予50mg/L、100mg/L、200mg/LTMP和未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处理,采用基质粘附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测定HepG-2细胞活动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MMP-2/TIMP2比值。结果随着TMP浓度的加大,HepG-2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数逐渐降低,50mg/L、100mg/L、200mg,TMP处理组HepG-2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6.2±5.1)%、(36.9±4.2)%、(22.1±3.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89.4±4.6)%,P〈O.05】;100mg/L和200mg/LTMP处理组HepG-2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6±10.6)个/视野、(182.2±12.4)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234.6±8.7)个/视野(P〈0.05);100mg/L和200mg/LTMP组HepG-2细胞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5.9±9.8)个/视野和(123.5±9.3)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66.3±10.2)个,视野(P〈0.05);随着TMP浓度的加大,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实验组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和MMP-2/TIMP2比值明显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O.05)。结论TMP可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下调细胞MMP-2而上调TIMP2蛋白表达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6例,使用胃力康联合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以吗丁啉和法莫替丁及铝碳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25.0%,有效66.08%,无效8.93%,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显效16.67%.有效64.29%,无效19.08%,总有效率80.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主要体现在显效,两组显效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胃力康不仅有良好的促动力作用,而且有舒肝解郁抗焦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