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体外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方法。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脉血流灌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主动脉收缩压,减轻左心室射血阻抗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从而使心排血量增加达到治疗目的。目的讨论体外护理。方法配合体外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体外配合度,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 体外反搏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改变生活方式联合体外”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疗效欠佳,而“改变生活方式联合体外”治疗则取得了较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治疗超重/肥胖患者的疗效,寻找治疗超重/肥胖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增强型体外装置治疗9例超重/肥胖患者1疗程,疗程结束后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结果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3例患者体重指数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可能是治疗超重/肥胖的新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体外反搏 超重 肥胖 体重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体外技术 ( EECP) 促进冠心病 PCI术 后损伤内皮修复、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已行 PCI术后冠心病 患者 48 例,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药物治疗组) 22 例与实验组(药物治疗 +EECP) 26 例,于 PCI术 后第 1周后 及第 8周后 分别采血,通过 ELISA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使用体外技术前后外周血内皮细胞修复和功能的关键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PD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一氧化氮合酶 (eNOS)、内皮素( ET))的变化,来证实 EECP的作用 。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 PCI后 8周后 外周血内关键细胞因子水平对 于术后第 1周后存在统计学变化意义 (P<0.05),同时, PCI后 8周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关键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体外治疗可以影响 冠心病患者 PCI后外周血内皮细胞修复和功能的关键细胞因子水平 ,有利于 PCI后损伤内皮的修复。

  • 标签: 体外反搏技术 冠心病 PCI术后 内皮功能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hsCRP、ICAM-1等炎症因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外反搏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心脏康复运动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以临床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实验组采用体外与心脏康复运动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次数、活动平板试验评估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心电图ST段压低总和较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活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较治疗前均延长及最大运动耐量较前提高,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两者联合治疗更有利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二级预防,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康复运动
  • 作者: 胡学敬王龙张铁征李萍孙秋月刘俊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河北省衡水市中医医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所有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绞痛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体外反搏可以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兼浊毒型冠心病患者主动脉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进而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提高心脏耐受力。  【
  • 简介:【摘要】体外技术(ECP)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微循环来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该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显示出其良好的疗效。ECP通过增强心脏输出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够改善脑部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观察表明,接受ECP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本文针对ECP作用机制、ECP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做一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体外反搏技术 作用机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抽签法分组,观察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博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采取抗心力衰竭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对比结果不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脏康复治疗配合体外博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治疗 体外反博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体外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联合体外治疗。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压氧联合体外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联合体外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 标签: 高压氧 体外反搏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组后每组44例,对照组单纯运用心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体外,随后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的LVEF比对照组高,LVESD、LVEDD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FVC、FEV1、PEF比对照组高,脉搏波传导速度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采用体外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后可看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功能均得到改善,同时缩短了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此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泵衰竭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低血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安装主动脉内球囊泵进行治疗,记录观察与护理全过程。结果通过主动脉内球囊治疗,能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及耗氧,增加心排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结论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特别是股动脉穿刺处及球囊导管的护理,有效管理机器运转、各项参数指标,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主动脉球囊术(IABP)在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等相关疾病的中的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0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高危冠状动脉疾病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术(IABP)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其中8例患者在床旁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置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IABP的触发模式及触发比例。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撤除IABP,1例患者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在应用IABP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保证有效是成功的关键,细致而全面的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力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