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置管引流术应用恩格菲、卡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腹水。方法应用微创置管技术引流恶性胸腹水,从导管内灌注恩格菲2400IU+DDP40mg+CBP200mg以治疗恶性胸腹水病人.结果治疗28例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CR+PR)82%(23/28),其中:CR18例,PR5例,S3例,PD2例。表明该生物制剂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和顺铂等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更能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论本组采用的导管留置术为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病人活动不受限制。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持续引流能迅速缓解胸腹水对组织器官的压迫,避免反复穿刺引发的感染。
简介: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格尔德霉素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0.2、0.4和0.8μmol/L浓度下,格尔德霉素均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细胞48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20.36%、29.45%和42.52%,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同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24.47%和53.64%,也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应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尔德霉素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调亡。
简介:目的:探究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时使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4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抽选分组的方式划分对照组(32例,按照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2例,服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分析。结果:对比腹胀、腹部烧灼、恶心嗳气以及上腹部疼痛症状改善用时,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时服用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对应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简介:背景:在标准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除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首选含铋剂的四联方案是否较标准三联方案更具优势?目的:比较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方案和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对H.pylori感染者进行初次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65例内镜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雷贝拉唑1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和四联组(上述三联药物加胶体次枸橼酸铋220mgbid),连服7天。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评估治疗结果。结果:60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三联组和四联组H.prlori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1.9%和75.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6.7%和83.3%,两组间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四联组中有2例分别因头晕和上腹痛而未完成治疗外,两组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能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含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一周三联治疗方案与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加用铋剂并未显著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提示首次根除H.pylori治疗时仍应选择含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
简介: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雷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雷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雷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雷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雷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作者两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髙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A、IgG含量髙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髙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M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疗效优于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腹泻缓解时间,安全性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的论文进行分析。方法纳入“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临床随机试验,使用Revman软件对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521篇发表论文中析出符合要求的论文8篇;Meta分析提示,在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IV型胶原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对应的权重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80.62μg/L[-127.77—33.47],52.02μg/L[-81.60—22.45],72.26μg/L[-109.6—34.92],53.84μg/L[-91.65—16.03],上述P值均小于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简介:目的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表达等方面探讨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C—IBS疗效机制。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前后5一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型和肠道5-HT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症状的临床评估。结果C—IBS组基因频率分别为:S/S:50.3%,S/L:24.9%,L/L:24.8%。与对照组相比,C-IBS组有较高的S/S基因频率。C—IBS组S/S、S/L、L几基因组治疗前5-HT表达率与治疗后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S/S、S/L组组患者的每周排便次数均明显高于L几组:S/S组和S/L组患者每周大便性状平均分数均低于L几组:对于腹痛/腹部不适,3组基因型比较无差异;S/S组和S/L组患者腹胀症状缓解较L几组患者显著。治疗后,3组基因型患者总有效率分别地S/S:83.0%,S/L:71.0%,L/L:40.O%,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IS型患者的SERT蛋白低表达。5-HT堆积,使5—HT4受体发生适应性下调或去敏感,可能与临床症状和药物疗效有关。
简介: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抗轻中度焦虑抑郁的药物。目的:系统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FD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分,应用RevMan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983例FD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40,95%CI:1.33—1.47,P〈0.05)。亚组分析显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的疗效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提高FD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背景:CD4^+CD25^+T细胞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CD4^+CD25^+T/CD4^+T比值在免疫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CD4^+CD25^+T细胞的影响。方法:33例缓解期UC患者分为UC对照组和UC治疗组,后者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并设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行症状和内镜评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和肠黏膜中Foxp3mRNA含量。结果:UC对照组症状和内镜评分与UC治疗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对照组患者PBMC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增高(P〈0.05),肠黏膜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UC对照组相比,UC治疗组患者PBMC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降低(P〈0.05),肠黏膜中CD4^+CD25^+T/CD4^+T比值显著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三组间PBMC和肠黏膜中Foxp3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缓解期UC患者CD4^+CD25^+T/CD4^+T比值发生改变,表明免疫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使CD4^+CD25^+T/CD4^+T比值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