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各项工作,骨质疏松委员会于2012年8月19日下午在京召开了学会办公会议,刘忠厚主委主持会议,候任主委马远征、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周惠琼、曲强及学会、杂志办公室人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就建立学科组等有关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作出如下决议:一、建立骨质疏松有关学科组。在骨质疏松委员会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和骨质疏松各学科发展,建立相关学科组。学科组设主委1人,副主委1人,委员若干人。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学会 中国 办公会议
  • 简介:目的对消旋聚乳酸/甲壳素复合膜作为载体时,甲钴胺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其这种新给药途径可行性。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消旋聚乳酸/甲壳素/甲钴胺复合材料降解液甲钴胺浓度。结果DL-PL/CHI比值越高,甲钴胺释放速度越快。结论通过调整DL-PLA/CHI比值,控制甲钴胺释放,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乳酸 甲壳素 甲钴胺
  • 简介:糖皮质激素(Glueoeorticoid,GC)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因其廉价及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常在肾病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结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许多疾病中广泛应用。然而,GC有许多影响代谢副作用,比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青光眼、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Osteoporosis,GIOP)是在使用GC治疗疾病过程引起骨量丢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强,易于发生骨折。GIOP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主要问题。随着骨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GIOP发病机制研究已渗透组织,细胞分子改变过程。本文将围绕Wnt/β-catenin与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交联反应在GIOP发病机制作用进行讨论,为GIOP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症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临床应用发布了新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
  • 简介:作者指出C1侧块/C2齿突或椎弓根螺钉是近年出现用以替代C1,2经关节螺钉固定一项技术。尽管该技术看起来很诱人,但是有关该技术在多节段固定包括复杂颅颈重建中应用临床数据目前还非常有限。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应用C1侧块螺钉(C1-LMS)进行颈椎手术安全性临夥影像学效果。在本研究,预先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确定当初临床表现、

  • 标签: 侧块螺钉 颈椎手术 手术中 经关节螺钉固定 指征 疗效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一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BALP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IL-6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n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疗效差异。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05例,女58例;年龄18~72岁,平均39岁。75例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髓内钉组),88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IPPO组)。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交锁髓内针组愈合74例,愈合率98.7%,平均愈合时间为4.7个月(3~18个月),1例骨折不愈合,膝关节活动度受限2例,踝关节活动度受限1例,术后膝前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8(0~5)分,无踝部疼痛,拔除髓内钉后膝前痛均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47例,良18例,10例,优良率86.7%。MIPPO组愈合87例,愈合率98.8%,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3~18个月),膝关节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术后无膝前痛发生,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3.7(0~5)分。取除钢板后踝关节疼痛明显好转。Johner-Wruh评分,优55例,良20例,13例,优良率85.2%。X线片显示:两组均无明显患肢成角畸形(成角大于5°)及短缩畸形(短缩距离小于1cm)。统计学显示: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可取得理想效果,术后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MIPPO 交锁髓内钉 胫骨中远段骨折 疗效对比
  • 简介:既往研究认为在直腿抬高试验,腰骶神经根移动度为2~8mm。在这些测量,均预先行椎板切除关节突切除术。为更加精确地研究腰骶神经根在直腿抬高试验移动度压力,本研究通过改良试验方法在不破坏椎间孔周围韧带情况下进行尸体试验。研究获得了5具下肢及相关神经完整未经处理尸体标本。通过改良专用针头,

  • 标签: 直腿抬高试验 腰骶神经根 神经根移位 压力变化 尸体试验 椎板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植骨术 短节段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脊索瘤E-cadherinP120ctn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局部复发之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脊柱脊索瘤标本5例胎儿脊索组织标本E-cadherinP120ctn表达情况。结果脊索瘤标本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减低率分别为75.0%(30例)67.5%(21例)。E-cadherin表达与肿瘤侵犯椎节数目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120ctn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P〈0.01)。二者均与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P〈0.01)。另外,E-cadherinP120ctn表达下调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证实P120ctn肿瘤病理分级是脊柱脊索瘤术后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脊柱脊索瘤中常发生E-cadherinP120ctn胞膜表达下调,且与脊柱脊索瘤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均是肿瘤侵袭和局部复发有价值生物学预测指标,P120ctn是脊柱脊索瘤局部复发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脊索瘤 钙粘着糖蛋白类 染色与标记 P120CTN
  • 简介:在前一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加强直腿抬高试验(踝关节背屈)直腿抬高试验时神经根移动度压力进行测试,试图明确这一经典体征基础原理。5具未经处理尸体进行试验,方法同前,但每个标本分别测试加强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两种情况下数据。结果显示,直腿抬高试验在L5、S1节段,较加强试验可产生更大神经侧方移位,这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直腿抬高试验 神经根移位 压力变化 腰骶 二部 基础原理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了Telamon融合技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6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平均年龄49岁,腰椎椎弓崩裂伴滑脱者2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者41例,术前病程平均28.6月,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48.5%.所有病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Telamon椎体间融合术,其中全椎板切除者5例,双侧椎板间扩大开窗者63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8个月,最后随访时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7.5%,复查X线片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明显不稳定征象.结论Telamon融合技术能提供良好骨性融合并维持良好椎体间高度腰椎生理性前凸,由于其本身并不具有即刻稳定性,故应在坚强内固定保护下应用,获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正确手术适应证.

  • 标签: 下腰椎不稳 骨性融合 治疗中 残疾 双侧 椎体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骨量、成骨细胞影响.方法1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地塞米松1mg/kg)、剂量组(地塞米松2.5mg/kg)、高剂量组(地塞米松5mg/kg),每组30只,2次/周肌内注射,分别干预4w、9w、12w.给药前及干预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全身骨密度(BMD),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从新生SD大鼠颅骨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10^-8mol/LDex组、5×10^-7mol/LDex组、5×10^-6mol/LDex组、5×10^-5mol/LDex组,分别培养12h、24h、48h后,采用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采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1)干预4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干预12w,不同剂量Dex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大鼠骨密度逐渐降低.(2)干预4w,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9w,剂量高剂量组大鼠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组大鼠骨组织ALP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w,大鼠骨组织ALP、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骨组织ALP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逐渐降低.(3)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干预12h,5×10^-6mol/LDex5×10^-5mol/LDex均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5×10^-5mol/LDex组成骨细胞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5);干预24h及48h,不同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P〈0.05),ALP、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

  • 标签: 地塞米松 骨密度 成骨细胞 骨形成
  • 简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骨代谢性疾病,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寿命增长社会老龄化,该病发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它以骨量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将会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放射吸收技术 RA 骨质疏松 诊断 OP 骨密度
  • 简介: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 标签: 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