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母婴血清白蛋白(PA)及微量元素(铁、锌、铜)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法及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148对健康母婴血清白蛋白(PA)及血清铁、铜、锌的含量.结果148对健康母婴的血清中,母亲血清PA显著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PA(P<0.01),母婴间呈正相关;母亲血清铁、锌显著低于新生儿脐血血清铁、锌(P<0.01);母亲血清铜显著高于新生儿脐血血清铜(P<0.01).母亲血清铁、锌与新生儿脐血血清铁、锌呈正相关;而母亲血清铜与新生儿脐血血清铜呈负相关.新生儿脐血血清PA与自身血清铁、铜、锌相关分析无相关性.结论微量元素水平的测定可用于评价胎儿的营养状况,PA是一项独立而敏感的营养指标,母孕期除全面加强营养外,尚需补充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便胎儿摄取和储存,以利于生后早期的生长发育.

  • 标签: 前白蛋白 微量元素 营养
  • 简介:目的研究孕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孕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孕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孕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孕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共纳入1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孕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88例(37.9%)、过多592例(46.0%)。新生儿出生体重(3380±38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286)。孕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1/175)。巨大儿产妇孕周、孕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孕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kg。结论孕超重、孕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体重增长 巨大儿
  • 简介: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香烟暴露对宫内至断乳持续被动吸烟幼鼠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及Bcl-2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SD雌鼠于交配后第2天,入低、中、高3种香烟浓度的被动吸烟箱中,每日5h,待其自然分娩,幼鼠置与宫内相同香烟浓度的被动吸烟箱中,每日5h,至21d断乳。用快速竞争性RT-PCR法测定幼鼠脑组织BaxmRNA及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各组幼鼠脑组织BaxmRNA相对表达量:对照组0.31,低浓度被动吸烟组0.47,中浓度被动吸烟组0.55,高浓度被动吸烟组0.60,中浓度及高浓度被动吸烟组幼鼠脑组织Bax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Bcl-2mRNA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幼鼠脑组织凋亡启动基因BaxmRNA相对表达量的增高提示细胞凋亡在宫内至断乳持续被动吸烟幼鼠脑损害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被动吸烟 脑组织 脑损伤 发病机理 组织凋亡 生长发育
  • 简介:新生儿在出生15天后经常吐奶。有的刚一吃完就吐出来,有的吃过奶20分钟以后才突然把奶吐出来。新生儿一边吃奶,一边从嘴角往外流奶时母亲尚不担心,当像喷水似的往外吐奶时就会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了。

  • 标签: 新生儿 吐奶 担心
  • 简介: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家长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开展适宜的防治儿童忽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东莞、惠州、中山、佛山市3~6岁学龄儿童家长621人进行儿童忽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仅5.4%的家长听说过儿童忽视、也知道内容;55.9%的家长以前从来没有获得过防治儿童忽视的知识;90.5%~90.7%的家长需要、也愿意接受防治儿童忽视的相关知识;94.6%~97.4%的家长认为应该也需要进行防治儿童忽视的教育和宣传;77.0%的家长期望的健康教育方法是正规宣传手册、书报及杂志,55.6%期望对家长或老师开设预防儿童忽视教育课程,49.1%期望专题讲座等;70.5%的家长认为应该在幼儿园集中培训家长,61.4%认为应在公共场合宣传,59.6%认为应集中培训幼儿园老师,通过这些形式对儿童忽视防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结论学龄儿童家长的儿童忽视相关知识严重匮乏,但需求迫切,应加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于家长的内容、地点、形式、方法和途径的防治儿童忽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儿童忽视 认知 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 家长
  • 简介:骨骺是儿童骨骼最具特点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血运以及骨化的特殊性,骨骺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受伤后漏诊、误诊和不恰当治疗,都可以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一、儿童骨骺骨折及分类骨骺骨折的分类很多,广为接受的是Salter—Harris分类,将骨骺骨折分为五型。分别为:SH—I型:骨骺滑脱。典型表现为骨折线从肥大细胞层通过,并将骨骺和干骺端分离。由于骨骺滑脱时没有涉及到骨质,如果没有移位,在x线摄片中很难发现,仅能发现轻、中度软组织肿胀。但在骨折愈合后,有时可以在x线摄片中看到骨骺板增宽或沿骨骺边缘有新骨形成的迹象。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骨骺骨折 诊断 SALTER 骨骺滑脱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行为干预 生物反馈 学龄前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白蛋白(PA)和白细胞计数(TLC)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水平、TLC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与截断值计算等统计方法,对PA和TLC与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川崎病患儿的急性期,血浆PA水平为(72.39±46.81)mg/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下降,TLC计数为(16.47±6.49)×10^9/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的AUC为0.699,具有诊断意义,PA水平选择界限值为48.5mg/L时,预测冠状动脉扩张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4.5%。结论PA和TLC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显著变化,联合分析PA和TLC变化,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据此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与程度。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前白蛋白 ROC曲线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儿童股骨干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 外固定器 骨牵引 儿童 学龄前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沈阳市大东区4所幼儿园学龄儿童营养状况,为区域内学龄儿童营养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测量大东区389名学龄儿童身高、体质量并计算Kaup指数,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儿童日常饮食种类、饮食习惯.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389名儿童,Kaup指数平均值为16.30±2.07,其中男孩Kaup指数平均值为16.45±1.87,女孩Kaup指数平均值为16.12±2.27,正常346例,偏瘦41例,偏胖仅有2例.根据《学龄儿童营养状况调查表》调查显示,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不喜欢食用鱼、肉、蛋、豆等;挑食、进食速度慢、三餐吃的不及时等;父母对营养健康的理念等.结论沈阳市大东区部分学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 标签: 营养状况 身高 体质量 饮食种类 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现状,探讨儿童气质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对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1237名(应答率74.9%)3~6岁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家长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17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1.4%(134/1170),未发现性别差异;同伴关系困难检出率最高(23.2%),其次是多动注意缺陷(16.6%)、品行问题(11.8%)、情绪症状(8.4%)和亲社会行为(8.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解释SDQ困难总分约50%的变异,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有父亲大专/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家庭亲密度和文化性;危险因素有:联合家庭、儿童疾病史(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头部严重外伤)、儿童气质的坚持性低、适应性弱、情绪消极、节律性低、反应强烈、活动水平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定预防及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学龄前 行为问题 气质 危险因素
  • 简介: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期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发达,突发灾难、事故意外等日益频繁,创伤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日显突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面临意外事件没有逃生的知识和能力,儿童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创伤急症呈现出病种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我国儿童创伤急症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应急救治能力凸显不足。为此,本刊特以“儿童创伤与急救”为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期专家论谈,希望对临床处理儿童创伤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儿创伤 急救处理 儿童 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救治能力 急症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 标签: 髋臼 截骨术 髋关节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1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左侧膈疝18例,右侧膈疝3例.除2例高危患儿于复苏中死亡外,1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1例,并发肠梗阻1例,气胸1例,患侧局限性膈膨升1例.治愈18例.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地进行转运救治,适时行膈肌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作好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先天性膈疝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横膈/外科学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学处理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论文 临床试验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B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患儿iTR35调节性T细胞改变及其在BCP-ALL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断并住院治疗的BCP-ALL初诊患儿为BCP-ALL组,并分为高危、中危和标危;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FOXP3-IL-10-TGF-β-IL-12p35+IL-27EBI3+(iTR35)、CD4+CD25high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2p35、IL-27EBI3、pSTAT1、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IL-12Rβ2、gp130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IL-35、IL-10水平。比较BCP-ALL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BCP-ALL组48例(男29例),年龄2.3~11.0岁,平均5.2岁;高危11例,中危21例,标危16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年龄2.6~10.8岁,平均5.1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CP-ALL组外周血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BCP-ALL组Treg细胞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血浆IL-35水平及CD4+T细胞IL-12Rβ2、gp130、pSTAT1、pSTAT4表达均上调(P〈0.001),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细胞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I3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4BCP-ALL组高、中危患儿血浆IL-35水平和iTR35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标危患儿(P分别为〈0.001和0.002),高危和中危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R35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BCP-ALL患儿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 iTR35 IL-35 IL-12p35 IL-27EBI3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胃镜检查不同时点口服或不口服西甲硅油乳剂对胃镜操作中视野清晰度的影响。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西甲硅油20min和西甲硅油30min组,分别不口服西甲硅油、胃镜检查20和30min口服西甲硅油10mL,3组均于胃镜检查5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以胃镜下视野清晰度(A~D级)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胃镜操作时间,胃镜检查、检查后即刻和检查后30min的不良事件,口服西甲硅油和利多卡因的依从性(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和患儿家属的候诊依从性(数字疼痛分级法)作为次要观察指标。对西甲硅油30min组和对照组的视野清晰度行优效性检验(优效标准δ=0.10),西甲硅油20min和西甲硅油30min组的视野清晰度行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标准δ=0.05)。结果2005年3月1日至4月30日600例符合纳入标准行胃镜检查的患儿数据行中期分析,其中6例未记录主要结局指标,594例进入分析。对照组191例,男98例,年龄(10.0±2.6)岁;西甲硅油20min组193例,男108例,年龄(10.0±2.7)岁;西甲硅油30min组210例,男111例,年龄(9.8±2.5)岁。1视野清晰度B级及以上比例:对照组为73.8%(141/191),西甲硅油20min组为95.3%(183/193),西甲硅油30min组为92.8%(195/210);西甲硅油20min和30mi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西甲硅油30min组和对照组间差值为19.0%(95%CI:11.9%~26.2%),P=0.006〈0.025;西甲硅油20min组和30min组间差值为2.5%(95%CI:-2.1%~7.1%),P=0.00069〈0.025。2对照组、西甲硅油20min和30min组胃镜操作时间分别为(180±96)、(167±71)和(162±8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4西甲硅油20min组和30min组口服西甲硅油的依从性评分≤2分分别为99.0%和97.5%。对照组、西

  • 标签: 儿童 胃镜 西甲硅油乳剂 视野清晰度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外科处理的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18人,死亡6人,治愈率7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