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X—ray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roup1(XRCC1)RB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229例;对照组10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QQvs、RR=1.10,95%CI=0.90~1.35;ORQQ/RQvs.RR=1.02,95%CI=0.90~1.16;OR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简介: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X-linkedinhibitorofapoptosisassociatedfactor1,XAF1)基因的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方法分别将携带XAF1基因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为50的慢病毒稀释液。MOI为100的慢病毒原液和MOI为100的慢病毒原液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聚凝胺(polybrene)转染人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数量及强度评判转染效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XAF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慢病毒稀释液转染,约60%的细胞可观察到微弱荧光;慢病毒原液转染,约70%的细胞观察到较弱荧光;慢病毒原液加入5μg/mLpolybrene的转染效率较高,约90%的细胞观察到较强荧光。嘌呤霉素筛选上述转染效率最高的慢病毒原液加5μg/mLpolybrene组细胞,其成功将携带XAF1基因的慢病毒转入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细胞株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结论慢病毒加polybrene转染可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XAF1基因的鼻咽癌放射抗拒CNE-2R细胞株。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的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的肿瘤免疫激活剂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的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剂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性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的免疫激活剂(B组)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的肿瘤免疫激活剂(D组)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的生长,67%的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剂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剂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肝癌免疫激活剂具有较强的抗小鼠肝肿瘤的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P2X7受体(P2X7R)的小发夹RNA(shRNA)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优化shRNA转染条件,将2条靶向抑制P2X7R基因的shRNA载体片段(shRNA-1、shRNA-2)分别高效转染HONE1细胞,同时设转染无义序列(Blank)的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于转染24、48、72、9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2X7R表达水平以筛选抑制率高的转染载体用于后续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96h后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96h后的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96h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和Wnt/β-连接素(β-catenin)通路中的蛋白变化。结果转染组的P2X7RmRNA水平均低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且选择干扰效率高的shRNA-1载体进行功能学研究;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的HONE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促凋亡基因Bid、Bax的mRNA水平均升高,而抗凋亡基因Bcl-2、Mcl-1的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处理后PI3K/Akt通路中PTEN蛋白水平均升高,而p-Akt水平均降低(P〈0.05),Wnt/β-catenin通路中p-β-catenin、CyclinD1和C-my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shRNA抑制P2X7R基因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对鼻咽癌的防治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OPRM1基因多态性对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123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患者NRS≤3时使用的剂量。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OPRM1多态性位点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剂量的差异。结果OPRM1突变频率为32.9%。123例患者中有66例突变,其中野生纯合型(A/A型)患者57例(46.34%),突变杂合型(A/G型)患者51例(41.46%),突变纯合型(G/G型)患者15例(12.20%)。G/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与A/A型、A/G型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与A/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RM1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并为镇痛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日内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和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A组和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和85.1%(114/134),P=0.675,治疗前和治疗3日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和B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和(45.4±77.0)μg/h,使用3日后调整的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和(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的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分在用药3日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3日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组合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剂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剂;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1)应用EPO联合铁剂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