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寻找并确定一个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小家系的遗传分子病因,探讨该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携带情况。方法采集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小家系(No.1953)样本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患者样本50例、正常听力对照样本208例,临床资料完整;对No.1953家系先证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可疑致病突变后采用突变位点PCR扩增、Sanger测序在该家系内部、隐性耳聋样本及正常听力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TMC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89G>A和c.1171C>T是No.1953家系的致聋突变;本组隐性耳聋患者及正常人均未发现携带该变异。结论TMC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89G>A和c.1171C>T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No.1953的致聋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携带率低,该突变的确定丰富了遗传性聋的突变谱。
简介:随着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用于头颈肿瘤治疗的设备,如激光、各种内镜、手术中影像导航设备及超声刀等也逐步改进和更新,使得头颈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中肿瘤暴露更加清晰、解剖定位更加准确、术中止血变得容易和确实可靠;扩大了肿瘤微创切除的适应证,
简介: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invasivetechnique)是指以最小的侵袭或损伤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外科技术,具有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和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等特点。它融合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
简介:头颈部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5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不是单一肿瘤,而是包括起源该部位的许多种不同的复杂结构的肿瘤,源于上呼吸道、消化道、唾液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和鼻窦。肿瘤及其治疗可能对患者外观及四觉(视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微创技术在牙槽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拔除的下颌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无痛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拔牙器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畏惧、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以及敲击增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张口受限、下唇麻木、干槽症、颞下关节疼痛以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暴露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前、术后患者使用抗生素,为患者带来安全、舒适的效果。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简介:鼻部疾病的手术治疗历史已有数千年。早期手术主要以修复鼻的缺损和整复鼻的畸形为目的。现代医学对鼻腔和鼻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逐步加深,针对鼻腔和鼻窦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愈发精细。先进的鼻内镜的普及应用直接带来微创手术技术跨越式进步,传统的鼻手术重切除轻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术前进行NBI内镜检查,并采用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手术切除病变,于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进行研究比较。结果术后1周,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病例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内侧微瓣技术结合NBI可以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尽可能不损伤或少损伤正常组织,保持了声带的正常组织结构,是患者术后发音功能恢复正常的有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颌角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内固定复位联合术后2周颌间牵引疗法,对照组实施传统口外入路切口复位内固定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参数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参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改良口内微创切口入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满足患者对美观及术后功能恢复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胆结石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痊愈,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是治疗肝胆结石的理想方法。
简介:虽然上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是治疗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首选方式,并且口内器(oralappliance)不具侵袭性,但两者长期配戴的顺从性一直是临床上要面对的难题。针对拒绝使用保守疗法或保守疗法失败的OSAHS患者,以上呼吸道手术来维持睡眠时呼吸道的稳定度和通畅度有其临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术后"伤口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一直是传统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最常被提及的缺点,也常是OSAHS患者考虑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时很重要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pDsVEGF165Red1-N1)明胶微球(SPCPGM)与磷酸钙骨水泥的复合支架在外加振荡磁场下修复颅骨缺损的作用,探讨其成骨效果。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并制成颅内颅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SPCPGM-VEGF165)/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超顺磁性壳聚糖明胶微球((SPCPG)/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多孔磷酸妈骨水泥(CPC)支架,经振荡磁场处理。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通过大体、X线检测、组织切片观察血管化及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求积仪测量对骨缺损处成骨情况进行测定,评估各组成骨的情况。结果在振荡磁场下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微球(SPCPGM-VEGF165)/多孔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支架组支架开始降解吸收速度、血管化、成骨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振荡磁场下超顺磁性壳聚糖质粒明胶控释微球局部控释增加了持续作用时间,同时促进了质粒VEGF165细胞转染,从而促进新生骨血管化及成骨的作用,可用于颅骨缺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