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方式对两种根管内常用消毒药物的清除效果。方法:将90颗单根管前磨牙去除冠部,形成13mm标准根长,在根尖部建立标准人工沟,分别放置三联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封药2周。使用常规针筒冲洗、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配合10mL1%NaOCl溶液进行根管冲洗。经体视显微镜放大后对人工沟内药物残余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的冲洗效果。结果:三种冲洗方式均未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对三联抗生素糊剂的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但均显著优于针筒冲洗(P<0.01);超声冲洗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明显优于针筒冲洗(P<0.01),声波冲洗器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与其他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P>0.05);同种冲洗方式对两种不同药物的冲洗效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有冲洗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使用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可提高清除根管消毒药物的效果。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根管冲洗剂MTAD与传统冲洗剂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在离体牙上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模型,实验组用新型冲洗剂MTAD及3种常用的冲洗剂(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照组用0.9%NaCl溶液冲洗根管。冲洗前、后用吸潮纸尖进行细菌取样培养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各组根管内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冲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冲洗MTAD组与其他三组相比较,根管内细菌数量最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TAD冲洗剂较2.5%NaClO、3%双氧水、0.2%浓替硝唑含漱液对根管内的粪肠球菌有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简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冲洗液残余药量抗菌活性,为选择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根管冲洗药物提供实参考依据。方法:制备牙本质片样本60个随机分成6组,分别浸泡于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5%、5.25%次氯酸钠溶液、17%乙二胺四乙酸(EDTA)、10%柠檬酸溶液和2%氯己定溶液中,随后将样本置于400μl粪肠球菌细菌悬液厌氧培养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Bioimage-L软件统计活菌体积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计算每组冲洗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比率。结果:2%氯己定溶液组活菌数最少能抑制99.9%细菌生物膜形成,次氯酸钠溶液组活菌数多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差分别抑制13.3%、18.8%细菌生物膜形成,17%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与10%柠檬酸溶液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次于2%氯已定溶液组分别能抑制43.8%与45.3%细菌生物膜形成。结论:五种根管冲洗液中2%氯己定抑制粪肠球菌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VEGF作用下离体培养小鼠髁突关节软骨的改变,探讨VEGF对离体培养小鼠髁突骨关节炎的直接影响。方法:取4周龄C57雄性小鼠髁突126个,随机分为21小组,每组6个。加入不同浓度(100ng/mL、500ng/mL、1μg/mL、2μg/mL)的VEGF进行离体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1、2、4、7d)获取样本后.采用H-E染色、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观察样本髁突的形态结构,并通过Mankin评分评价样本软骨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样本中VEGFR2、MMP9、MMP13、TRANCE的表达。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与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VEGF离体培养的实验组小鼠髁突软骨结构破坏,肥大细胞增生。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显示,与未加入VEGF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髁突蛋白多糖含量降低.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对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采用Mankin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表明,不同VEGF刺激时间组内,随着浓度的增高,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不同VEGF浓度组内,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离体培养时加入VEGF的实验组,VEGFR2、MMP9、MMP13、TRANCE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VEGF可直接引起小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关节炎。
简介: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的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的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的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的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的效果。
简介:目的明确RANKL对软骨的直接作用,为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ATDC5细胞实验,明确RANKL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体外培养牛软骨片,明确RANKL对软骨组织的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ADAMTS5、MMP13、RANK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Col2a1、Col10a、RANK、RANKL、MMP13、ADAMTS5的表达,Alcian蓝和SafraninO染色及Mankin评分分析软骨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软骨分化过程中,RANKL和RANK的表达随时间增多(P〈0.05)。外源性RANKL刺激可使软骨细胞的RANK上调。相对于对照组,RANKL刺激后的ATDC5细胞中与软骨退变相关的蛋白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软骨标志因子II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培养牛软骨片发现,外源性RANKL刺激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结构紊乱,蛋白多糖丢失(P〈0.05)。结论软骨细胞可分泌RANKL和RANK。RANKL可诱导ADAMTS5表达增高,直接诱导软骨细胞退变。因此,可以RANKL为干预靶点,作为预防和治疗颞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