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找到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学者们将关注点投向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实践指向性上。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对现实经验的总结,阐述了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环境哲学的实践指向性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体现了环境哲学的现实属性和实践诉求,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社会化的媒介以及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是环境哲学实践性转变的核心步骤,因此,每位公民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应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努力。
简介:<正>随着全球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已开始从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转入到放眼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在这个时期,“生态林业”应运而生。一、生态林业的实践和效益什么是生态林业?目前林学专家们认为,生态林业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实施林业综合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提高林业生产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林业。发展生态林业,就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建立起一种以林为主的林、农、牧、副、渔相结合的高效、持续、稳定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