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酸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酸,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酸为芥酸;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酸;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g/100g,是其特征脂肪酸;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α-亚麻酸;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酸含量范围为15.13~16.37g/100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酸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酸、脂肪酸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简介:目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的用量特点、安全性及与药典用量的关系,为技术审评提供数据支持,为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3—2005年SFDA注册保健食品中常用动植物原料的用量情况,并与药典治疗用量进行比较,分析常用动植物用量区间范围分布。结果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总体偏低.常用原料每日用量远低于药典用量,并多集中于(0~3]和(3—6]两个区间范围,与药典用量符合率多低于5%。其中“药食两用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原料用量的中住数分别集中于药典用量下限的20%和30%。结论急需加强动植物原料量效关系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尤其是有潜在安全问题动植物原料的研究与管理,及时制订,修订相关技术审评规定和动植物原料名单。
简介: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中。常规的甾醇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的缺点。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通过二次蒸馏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三个工艺参数对重相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预热温度60℃和冷凝面温度为10℃,进料速率为2mL/min以及刮膜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一、二级蒸馏的最佳蒸馏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50Pa和160℃、1Pa。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甾醇含量由原料油中的3.15%提高到了61.37%。
简介:文章比较了含有番茄红素的亚麻籽油、番茄籽油和番茄红素胶囊的储存稳定性,考察了在保温加速氧化过程中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对番茄红素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的下降速度比在同等条件下的番茄籽油中要慢;但随样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下降,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含番茄红素的番茄籽油不同,并不完全依赖于样品中的番茄红素的含量,两种植物油均能与番茄红素起到协同抗氧化作用,但亚麻籽油作用更强.番茄红素胶囊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稳定性相对较好,保温75d仍能保持原含量的88.84%.实验结果表明,在番茄红素胶囊的制备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亚麻籽油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协同抗氧化能力.
简介:为探讨植物乳杆菌ATCC8014和植物乳杆菌CGMCC1.103对包括寄生曲霉NRRL2999在内的5株曲霉孢子活性的影响,将曲霉孢子接种到植物乳杆菌24hMRS培养液中,28℃培养24h后检测孢子的活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ATCC8014和植物乳杆菌CGMCC1.103对5株曲霉孢子均有灭活作用.镜下观察植物乳杆菌ATCC8014将寄生曲霉NRRL2999的孢子灭活,使其不能发育成菌丝,故也不能生长.
简介:0 前 言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占第3位的疾病。全世界患病人数约1.3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1998年3月,日本厚生省发表的“糖尿病实态调查”,预计日本糖尿病患者690万人。我国人口总数是日本的10倍,估计患病人数也有数千万人,且仍在迅速增加,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医疗费用相当惊人,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糖尿病起因于过量摄取美食、运动量减少、肥胖、神经紧张等,初期症状不明显,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会引起肾障碍症、视网膜症、神经症(以上3大并发症)以及动脉硬化、糖尿病性下肢坏死等,病情迅速恶化。桑树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