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民法思维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着手重建民事法制,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体制。但是,"民商合一"从法典的编纂模式改为以民法取代商法。与民国时期的"民商合一"一样,不再区分商人与普通人,将民法直接适用于全体。但有所不同的是,原有商法中的许多制度,不再将其纳入民法,而完全取消。由于许多特有的商法制度在我国难觅踪影,故而现实中只能通过解释民法而适用于商事活动。但当我们大踏步地开始"民法商法化"的进程时,商法思维却因此难以冲出民法的界限。例如,企业的职员,如店员、柜台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甚至副经理等,是否有作为企业代理人的法定代理权?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分析,并未见直接的法律规定,但司法实践中,曾有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案例。大致有两种思路:
简介:本文根据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的调查资料,分析农民转向农民工、农民工转向现代职员这种角色的双重转化趋势.传统农民以自然耕作为主.农民工以体力劳动为主并有“亦工亦农”的兼业性质,其角色转化引起的意识行为变化特征是操作技术性强、时间效率性强、组织纪律性强、集体协调性强.现代职员是以智力、资金、资源为基础而从事劳动、谋求发展的角色,其意识行为变化特征是自主性强、知识性强、风险性强、成就感强.促使珠江三角洲农民角色双重转化的社会原因包括:自然经济向初级商品经济再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冲击、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经济增长与企业扩张的刺激,外来劳动力大量流入的支持.同时,本文还指出农民角色双重转化具有推动社会超常规变革、加速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生活方式文明化等历史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