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75年3月,我结束了为时21个月的知青生活,作为所在区随县环潭区首批两个(另一个是刘春发)"亦工亦农"2人员之一,被任命为随县环潭区河武公社党委副书记。当时按每月37.50元给我们发工资,其中20元交生产队记工分,年底参加生产队分配,17.50元作为生活费。由于我所在的生产队分值不高,年底分配时,扣除粮、棉、油实物折款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分配。也就是说,当时的"亦工亦农"干部,月工资也就是17.50元,仅够住村下队吃派饭时付给农户的饭钱。这种农不农、干不干的身份一直维持到1977年底才正式转为国家干部,吃上了财政饭,定行政25级,月工资37.50元,其中粮贴2.50元。
简介:在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中,哈尔滨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和传播中心,中俄在此围绕防疫的交涉也不断升级。为化解危机,外务部派伍连德等医学专家到哈尔滨调查疫情并协助防疫。在疫情不断蔓延和俄方越俎代庖的双重压力下,经外务部和东北地方政府反复折冲,伍连德始被任命为"哈尔滨防疫局全权总医官";又历经法、英医生争权风波后,伍连德获得中国各级政府一致支持,领导哈尔滨防疫局制定和实施了诸如断绝交通、焚烧尸棺及染疫房屋、隔离检验等防疫措施。哈尔滨"全权总医官"的授予和具体职责的行使,是一个交织着中外各方、中央和地方、中西医学,以及官、绅、医之间的矛盾、妥协与合作的复杂过程,也呈现出清末东北地区在传染病冲击下的复杂历史面相。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博物馆效益的重要标志。但是陈列展览工作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葳品的多寡、经费的充足与否、专业力量的强弱、社会环境和群众的博物馆意识等。所以一些基层博物馆,常常由于藏品不多、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陈列展览场地,以及基层的文物、博物馆意识淡薄等原因而严重制约了办展工作。笔者所在的高州市博物馆是广东省一个山区县级市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馆址是借用原镇政府办公楼一层约300平方米,在编人员3人,其中文博专业技术人员1人,年经费除人员经费外,办公费、业务费不足万元。这样的博物馆在粤西、粤北尚为数不少,有的甚至没有馆址和专业人员。这些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如何开展,是否真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炊”?现结合笔者的实践体会,略谈几点办展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