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颂诗》译注是对古代埃及《颂诗》进行的释读、翻译,并对译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以及古埃及历史事件、宗教习俗进行了必要的解释。该颂诗刻在位于埃及帝王谷西部十八王朝国王埃赫纳统治时期的大臣伊坟墓的西墙上,自上向下书写,共计13列,是研究古代埃及宗教和文学的重要文献。

  • 标签: 古代埃及 《阿吞颂诗》 译注
  • 简介:爱新觉罗·珠高兴璠爱新觉罗·珠,字拙斋,晚号髯翁。袭贝子爵,曾任礼部尚书。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巴泰之孙,温良贝子彰泰之第三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珠善画,尝绘《杏花春雨一群鹅》。又善书,曾为康熙帝玄烨所赏。沈铜房诗所谓“传得前...

  • 标签: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康熙帝 第三子 十七年 雪桥
  • 简介:1999年5月,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区潜云书法集》面世了,这是广东省书法界“晚霞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

  • 标签: 区潜云 广东 草书 书法艺术 生平 中国
  • 简介:杰是我学弟,住我楼上,进诗社是我介绍的。从认识那天起,他便每天给我发一首诗歌,他常在短信里这样描述:昨夜喝了点酒,诗兴上来,便写了首诗。诗歌内容大多空洞无味,像极了韩寒说的断句换行的散文。

  • 标签: 诗人 校园 诗歌内容 韩寒
  • 简介:尔寨石窟俗称百眼窑,尔寨蒙古语是"隆起的"、"平地突起的"之意,蒙古人也称"尔寨乌兰乌苏"、"尔寨乌里雅苏"、"尔寨阿贵"等.当地称为尔寨的山岗有三处,即"苏美图尔寨"(有庙尔寨)、"伊克尔寨"(大尔寨)、"巴嘎尔寨"(小尔寨),尔寨石窟指苏美图尔寨.

  • 标签: 阿尔寨石窟 蒙古语 蒙古人 乌兰 俗称 平地
  • 简介:1.前言《蒙古秘史》(以下简称为《秘史》)的开篇是这样记载的:“成吉思汗的根源(Huja’ur),是奉天命①而降生(这个世界=降生到地上界)的孛儿帖赤那(вrtе,cˇino苍狼)。他的妻子是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以往人们天真地相信这个“苍狼神话”的记载,因而有强调“苍狼”或是巴塔赤罕是成吉思汗的实际祖先的意见。然而根据下面的“阑豁神话”这类观点就失去了根据。1.根据“阑豁神话”的记载,朵奔蔑儿干死后,阑豁没有丈夫却生了三个儿子。他们是不忽合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蒙合黑等。2.以前朵奔蔑儿干生的两个儿子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背着自己的母亲阑豁说:“咱们的母亲没有(丈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 萨满教 蒙古人民 符拉基米尔佐夫 天神
  • 简介:桃,“文革”期间都叫她“顾妈妈”。洪泾大队,则是顾桃所在的太仓县(现为太仓市)沙溪公社(现为沙溪镇)的一个大队(现为洪泾村)。现在中年以下的人,对“顾桃”和“洪泾大队”已感到陌生了。可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顾桃、洪泾大队都是全同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顶级先进典型,闻名全国。尤其是顾桃,一个农村老年妇女,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竟然成了学习典型,

  • 标签: 大起大落 “文革”期间 六七十年代 毛泽东著作 老年妇女
  • 简介:山茶花,一名曼陀罗,高者丈余,花大盈寸,其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名日山茶。北魏《魏王花木志》曰:“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

  • 标签: 山茶花 曼陀罗 叶类 石榴 花木
  • 简介:勒坦汗法典苏鲁格(Suruk)译注(续)辱骂诺颜或诺颜夫人者,罚牲畜二九。辱骂好人的夫人者,罚五畜。辱骂出身卑贱的妇女者,罚马一匹。辱骂[出身卑贱]转变为尊贵夫人者,罚马二匹。若系对方前来挑衅,则不予处罚。男子的衣服破烂者,罚马一匹。自己行走中帽尾...

  • 标签: 阿勒坦汗 绵羊 五畜 使者 蒙古人 被害人
  • 简介:大大小小参加过无数婚礼,也了解过不少少数民族的婚礼,但是最令我感到动心的只有细人的婚礼。

  • 标签: 阿细人 婚姻习俗 民俗文化 云南
  • 简介:勒坦汗法典苏鲁格译注译者按:《勒坦汗法典》原文为藏文手抄本,系西德学者R.O.梅塞泽尔在英国利物浦市博物馆发现的,并由他刊布于波恩大学中亚研究所的《中亚研究集刊》1973年第7期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比拉于1975年将藏文原文用拉了字母作了转写...

  • 标签: 阿勒坦汗 藏文 法典 法律系统 传染疾病 释迦牟尼
  • 简介:伊努民族是日本原住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过着狩猎、捕鱼、采集为主的生活,并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自明治政府于1869年开始在北海道设置开拓使,对其实行以劝农为代表的同化政策以来,伊努民族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被瓦解,其传统文化也被迫走向解体并面临消亡的危机。在北海道旅游经济得到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伊努民族积极顺应时代的步伐对其传统文化进行了整合,创造出了以民间工艺品为代表的丰富多样的商品及以歌舞、绿球藻节等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的新的伊努民族文化。本文以寒湖伊努文化村为例,详细描述伊努民族对其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与创新的现状,以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阿伊努民族 传统文化 整合 创新 民族共生
  • 简介:1998年3月,日本风间书屋出版了吉田顺一教授等7人撰《勒坦汗传译注》,令蒙古史学界瞩目,成为这一古典名著的最新研究成果。众所熟知,1958年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王府家庙内发现了蒙古文抄本《勒坦汗传》,此后20多年间抄本深藏于图书馆中,虽然有人做过介绍,但大多数人只知其名,罕睹其面。1984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珠荣嘎先生将《勒坦汗传》全文分为393节,加以校勘注释,并附原抄本的影印件,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从此人们得见这一珍贵抄本的真面目。《勒坦汗传》以其对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勒坦汗的翔实准确记载,被视为足以与《元朝秘史》、《黄金史》、《蒙古源

  • 标签: 阿勒坦汗 最新成果 蒙古文 《蒙古源流》 蒙古语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简介:达延汗死后,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称汗,这一家族势力迅速膨胀。先是,巴尔斯博罗特四子巴雅思哈勒分得了永邵卜万户中的喀喇沁,末子博迪达喇又得到了永邵卜、苏特二部。这样,庞大的永邵卜万户四分五裂,被喀喇沁万户所代替,苏特部成为该万户的一个组成部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苏特部在今内蒙古苏尼特旗一带。苏特部在火落赤及其七个儿子统治下,约有二万之众。他们在兴安岭南部拥有兀良哈塔布囊属部,17世纪20年代就有七个和硕单位的属民。林丹汗西征后,在1628年秋天的埃不哈河战役中,永邵卜、苏特等部大吃败仗,其部落渍散。苏特部在越兴安岭奔喀喇沁的途中,被“巴噶”部落劫夺,火落赤七个儿子中有五人阵亡。劫后余生的二台吉虽然到了他们的塔布囊属部,但是已经无力管辖他们,最终投附了爱新国。后来也有其他苏特部人陆续来归,和喀喇沁、土默特等部来归之人一道,被编入八旗满洲。苏特人分别被编入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和正蓝旗。

  • 标签: 内蒙古 17世纪 喀喇沁 家族势力 16世纪 八旗满洲
  • 简介:蒙古帝国九大元勋中常提到搠默尔杰(ˇcoomerge)或搠默尔坚(`coomergen)者。但搠默尔杰究竟是何许人,学术界迄今未有定论。关于搠默尔杰其人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搠默尔杰于史无征,可能是文学形象;2.搠默尔杰为契丹人耶律楚材;3.搠默尔杰绝非耶律楚材,而是另有其人;4.搠默尔杰史有记载,即元代定宗朝任大札鲁忽赤(断事官)的忙哥撒儿之祖,名搠,默尔杰为其号,乃“善射者”之意也。本人同意后一种说法,现就这一说法展开讨论,并进行补充说明和提出自己的意见。《元史·列传·忙哥撒儿传》记载:  忙哥撒儿,察哈札剌儿氏。曾祖赤老温恺赤

  • 标签: 札剌亦儿 《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 《史集》 《元史》 耶律楚材
  • 简介:1947年6月,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天气已经热起来,湿热的空气让人感到沉闷。抗日战争胜利已近两年了,安厝在重庆浙江亭墓地、物理教育学家何育杰教授的棺柩,由夫人王旦文护送,自四川重庆迁回到他的故乡浙江慈溪进行安葬。此时,离何育杰辞世业已八年有余。时任蒋介石首席秘书、侍从室主任的陈布雷,特为何育杰撰写了“何君育杰墓表”,简要地概括了何育杰的一生i陈布雷和何育杰有何关系?为何由他来撰写何育杰的墓表呢?

  • 标签: 陈布雷 抗日战争 教育学家 重庆 蒋介石 浙江
  • 简介:克墩烽火台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东南5公里兵团二师二十七团十连处,是一处集交通、通信为一体的唐代烽燧遗址。该烽火台呈网形土包状,底部直径65m,残高8m,顶部稍平呈长方形,长14m,宽12m,该烽火台为土坯砌筑,采用满顺砌法,土坯规格为:40×20×10cm。1996年,克墩烽火台被列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烽火台 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县 长方形 兵团 烽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