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以某城镇天然气气化站10个100m3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组为例,利用TNT当量法和超压准则模拟预测单个储罐泄漏后引发蒸气云爆炸(VCE)的事故后果,并采用国际劳工组织(ILO)提出的模型和瞬间火灾作用下的热通量准则模拟预测其余9个储罐连锁发生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的事故后果,定量计算爆炸事故的伤害半径范围,为火灾预防和消防抢险救援战斗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DCS系统在电厂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DCS系统中模拟量显示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操作人员对生产工艺状态的判断。本文主要针对DCS设备测试验收时对于模拟量通道检查发现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为后期在DCS系统调试中,检查模拟量通道组态起到参考作用。
简介:为研究不同火灾工况对宿舍楼火灾过程的影响,应用Pyrosim对某大学东六宿舍进行火灾动态模拟,对比分析了宿舍大楼所有门窗全开状态和着火房间窗户闭合、门在20s后打开的状态下,宿舍楼各部分温度、烟气层高度、门窗热流量及烟气蔓延特点。Pyrosim模拟结果表明,在火灾爆发的前20s内,火势发展与门窗开合状态无关。在火灾中后期,门窗全开状态下,着火房间的温度及热流量较低、烟气层离地的高度较高,着火房间上方的宿舍受烟气影响较为严重;而在着火房间窗户闭合、门在20s后打开状态下,横向走廊及各层楼梯处受烟气影响较严重。
简介:为降低我国职业病的患病概率,考虑绝大多数作业场所涉及的风流、粉尘、瓦斯、CO及温、湿度等微环境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平台,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DPM和SpeciesTransport方程构建微环境数值仿真模型,以实现对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的模拟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受人体仿真模型、粉尘、瓦斯及CO等微环境因素影响,仿真舱体内各微环境因素的扩散不均匀,当抽风机风量为400m3/min、气溶胶发生器粉尘释放速度为10m/s、环境温度为293K、入口温度为303K、入口加湿量达到100kg/h、瓦斯和CO释放位置为距上顶板1/3位置处多点释放时,各微环境因素可达到绝大多数作业场所的仿真要求,最终确定出人员作业微环境仿真试验方案。
简介:天然气气瓶组的安全间距是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的主要安全参数之一。基于CFD软件的物质传输与反应模块建立了高压天然气的泄漏扩散数值模型。应用模型对天然气气瓶组的泄漏扩散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泄漏孔径(0.01m、0.02m、0.05m)对泄漏扩散所形成危险区域传输距离的影响。依据数值结果确定了天然气气瓶组的安全间距。研究结果表明,该泄漏扩散模型能直观实时的显示不同时刻天然气泄漏扩散在模拟区域中的传输距离与浓度分布,因此,可用于高压天然气泄漏扩散事故的分析和储存装置安全间距的确定。相关研究结论可以为高压天然气泄漏扩散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为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以及高压天然气场合安全间距的确定提供参考。
简介:为研究连通容器内气体爆炸规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球形连通容器内预混气体爆炸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管道长度和传爆方向条件下连通容器内压力和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变化。结果表明:随连接管长增加,连通容器内压力峰值更高,连通容器在压力稳定阶段保持的压力更小;较之小容器中心点火、大容器中心点火连通容器内压力迅速上升期及达到压力峰值的时间更迟,连通容器内的压力峰值更高,不同传爆方向时,传爆容器内的压力都先于起爆容器达到一个极值;火焰进入传爆容器后,轴线速度得到极大提高,最大值出现在管道内靠近传爆容器的接合处,可燃气体基本燃烧完时,连通容器轴线速度随连接管长增加下降更慢。
简介:为解决电焊烟尘气流无组织排放对焊工健康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得出旋幕式排风罩的最佳设计参数及气流组织形式,选择GAMBIT软件建立排风罩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选用雷诺平均N-S方程(RANS)、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及DPM离散相模型,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旋幕式排风罩捕集效率的相关参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旋幕式排风罩能有效控制电焊烟尘气流的扩散;喷口角度对涡流产生的大小、位置和强度影响最大;最佳设计参数为有效吸程1.5m,喷口角度80°,喷口宽度14mm;在该设计参数条件下,当罩面吸口风速为0.3m/s、喷口风速为1.1m/s时,捕集效率达到最高,为98.28%。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ASPEN HYSYS软件对100 Nm /h碱性水电解设备进行系统性能模拟与分析,旨在揭示运行参数对电解系统效率的内在机理。研究采用多维度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系统性地研究了运行压力、温度、电解槽功率等关键参数对水电解制氢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温度是影响电解槽LHV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其贡献度高达53.4%;在50-90°C温度范围内,电解槽效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运行压力的增加也能有效改善系统性能。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验证了参数间复杂的非线性关联,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9.8%。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碱性水电解制氢过程参数耦合机理的认知,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简介:根据杨村煤矿17煤的水文地质条件,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渗流与损伤耦合作用分析系统(F-RFPA2D),建立了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的数值模型,模拟了采动条件下底板的破断失稳、裂隙扩展和突水过程,探讨了底板突水的机理,并对底板的易发生突水部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26.8m时,在隔水层的两个约束端产生拉剪破坏区.该破坏区和12灰贯通形成突水通道.突水后通道处的位移、流量都发生突变增加,并形成连锁反应,使12灰到13灰及其之间的隔水层依次发生破坏,最大破坏深度达13m,但未勾通和14灰、奥灰之间的水力联系,在底板没有断层的地段不会发生突水.两个工作面采前和采后压水试验结果表明,采动后底板破坏深度在9.96~12.35m,同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