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近牵拉骨中节指骨上,跨跃屈曲挛缩近指间关节,在行软组织松解基础上,于术后1W开始,逐渐拉伸,以1-2mm/d至少分4次调整速度及频率逐渐伸展,开大近指间关节伸展的角度,将挛缩的软组织(血管、神经、关节囊、皮肤等)逐渐牵拉延长,经过2-4W(平均2.5W)将屈曲挛缩关节完全伸直,最终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结果11例得到2-4年的随访,其中10例13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例1指有30°的屈曲畸形,但不影响基本的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发布的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结果为优9例,良2例。结论微型外固定架可用于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与股骨后滚距离及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最大屈曲度的相关性。方法:择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初次后稳定型假体(PS假体)TKA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后稳定型假体TKA术后股骨后滚距离及PCO的变化,对比术前、术后标本偏心距及最大曲度、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结果:术后股骨后髁偏心距明显高于术前,但最大曲度低于术前,P<0.05;Pearson与Spearman的r值范围分别为-0.843-0.941、-0.801-0.968,P值范围分别为0.061-0.934、0.072-0.800。结论:术后股骨后偏心距及最大曲度与术前相比会发生一些改变,但经Pearson与Spearman相关分析和检验,不同股骨髁偏心距与术后膝关节最大曲度无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牵引推挤法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3例。结果本组73例,骨折均愈合,解剖复位68例,近解剖复位5例,骨折愈合时间4-6周,其中优6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6.7%。结论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三联方案"(阶段性功能锻炼、佩戴胫骨延长辅助支具、延长速度个体化)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TP)胫骨延长治疗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42例实施联合手术加胫骨延长治疗的CTP患儿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4~17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佩戴时间228d(118~456d);平均延长长度4.4cm,早期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指数52d/cm;拆除外固定支架时膝关节功能优40例,良2例;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轴线移位、关节脱位、固定针折断、骨不愈合等。结论“三联方案”预防CPT胫骨延长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例(36膝)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纳入标准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达60°以上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其它继发性膝骨关节炎者。对所有患者实施系统康复治疗。评估术后、康复出院时以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评估术后康复措施的疗效。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结果在21例患者中,15例(26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5)个月。术后膝关节VAS评分中位数为7(6,8)分,康复出院时为2(2,3)分,末次随访为0(0,1.7)分,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0±13)°,康复出院时(8±5)°,末次随访为(7±10)°,3个时间点屈曲挛缩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P<0.001)。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6±21)°,康复出院时(99±11)°,末次随访(88±18)°,3个时间点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功能康复治疗后,可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组选择自2009年10月-2013年9月依靠外伤史及受伤机制而诊为半月板损伤的113例病人(113个膝),对照组选择97个膝关节无任何症状的愿意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志愿者(97个膝)。所有的病人都由专人在术前进行关节间隙的压痛试验、麦氏试验、研磨试验及单足站立屈曲旋转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记录。所有病例都进行了MRI检查。实验组中MRI有异常的病例同时行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以及侧胸和背部组织在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6例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所有病例行一期再植或寄养再植.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再植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前屈50°~70°,后伸20°~30°,内收20°~4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20°~0°;重建术后3个月时屈肘肌力达Ⅳ~Ⅴ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上肢,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简介:背景:软组织松解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主要手段,对不同的膝关节疾病和畸形程度其全膝关节置换中软组织松解方法各不相同。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使高度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后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中膝关节的屈曲挛缩与软组织松解的处理。方法:对26例屈膝畸形在20°-60°的初次全膝置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全膝关节置换中软组织松解步骤及每步松解后畸形残留情况。全膝关节置换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与结论:26例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在软组织松解后得到纠正。所有病例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关节囊松解,屈曲畸挛缩畸形得到了纠正,活动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示充分的后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松解可以矫正绝大部分屈曲畸形,增加股骨远端截骨并非必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仰卧屈曲下肢旋转修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治疗采用仰卧屈曲下肢旋转修复法为主。对照组58例,按常规手法加侧卧定位扳法操作。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53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40例,未愈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