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很多疾病在发作早期即可通过影像学设备、内镜进行诊断,进而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目前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各类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患者预后效果参差不齐。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对手术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手术室护理质量越高则患者预后效果越好。手术室护理常见心理干预、体位干预、隐私护理、环境护理,其目的是减少患者心理情绪对手术的影响,提高患者手术护理依从性,体位干预则可以有效避免压疮情况出现,隐私护理能够平复患者心情,更容易得到患者认可,环境护理可以确保患者舒适,避免寒战等情况出现。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观察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日间医疗发展的政策文件,使日间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范畴不断提高和延伸,服务内涵更加丰富。现阶段,我国开展日间医疗服务类型主要有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放疗、蓝光照射、日间介入等,统称为日间医疗。为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日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日间医疗行为,推动日间医疗规范有序发展,2022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国卫办医政发〔2022〕16号)(以下简称《规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具体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作为本次研究区间,未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2018年2月--2019年2月)纳为常规组,采取一般管理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2019年2月--2019年12月)纳为研究组,采取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方法,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器械情绪合格率、保证合格率及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消毒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有效的提升消毒专业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保障了医疗安全性,此管理模式值得在消毒供应室中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血透病例,选取8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敏感指标,可发现研究组的病患内瘘针滑脱、内瘘针渗血、内瘘针穿刺失败各发生1例,占比均为2.44%,均低于参照组的6例、14.63%,5例、12.20%以及6例、14.63%;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90.43±1.54)与生活质量评分评分(90.16±1.27)、护理满意度评分(95.37±3.11)高于参照组的(73.45±3.76)、(74.18±10.29)、(85.23±2.67)。结论:在血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更好,并提升病患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能力、满意度,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价值 ,预防输入性疟疾发生。方法:本疾控中心在2021年3月-2022年6月建立了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疾控中心在2019年3月-2020年6月未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学分析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前后的输入性疟疾发病例数。结果: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后输入性疟疾发病例数明显少于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后可有效减少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价值 ,预防输入性疟疾发生。方法:本疾控中心在2021年3月-2022年6月建立了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疾控中心在2019年3月-2020年6月未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学分析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前后的输入性疟疾发病例数。结果: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后输入性疟疾发病例数明显少于建立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入性疟疾预防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后可有效减少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