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的毒性与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临床用药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查询总结中药毒性和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药的毒性与产地、炮制方法以及配伍用药等因素相关,传统的中药治疗有以毒攻毒的方法,总体而言中药治疗的安全系数比西药高得多。结论在运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药注意与中药相关毒性因素,在提高中药治疗基础上也要注意减少毒副作用。

  • 标签: 中药毒性 配伍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中药的养生保健与治疗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中药的毒性人们却知之甚少,用药不合理的现象日趋增多,本文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及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中药毒性进行分析,并了解其影响因素,使人们加强对毒性中药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从而指导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毒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将得出的有相关性的单因素代入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精神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脑电图中重度异常、CT异常6个因素与预后有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仅年龄、精神症状、脑电图中重度异常为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预后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环境砷暴露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接触无机砷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关系密切。膳食结构的不同以及某些特定营养素的摄入对砷的致病效应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膳食营养素对砷毒性影响,为后续砷毒性研究以及通过营养干预来降低与砷有关的疾病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毒性 膳食结构 营养素
  • 简介: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急性生态毒性检测,但新鲜培养的Q67菌液的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差。为了提高采用新鲜培养Q67菌液进行急性生毒性试验的重现性,采用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法,以紫外分光光度计600rim处的吸光度值(OD600)表征菌密度,分别利用不同OD600值的菌悬液测定1rZnS04·7H20、CdCl2·2.5H20、氟硅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氯异氰尿酸5种不同性质化学物质及焦化废水、油田采出水、电镀废水3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对Q67的急性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试验不适合采用培养时间作为细菌的培养终点。菌液的菌密度对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新鲜培养的Q67菌悬液的OD600值介于1.6~1.8时,水样的EC50值远大于其他阶段,灵敏度最低;部分低浓度的工业污水对OD600位于2.5左右的菌液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毒性感应滞后于菌密度低的Q67菌悬液。当Q67菌悬液的OD600值控制在2.o左右时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固定菌液的OD600值可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试验结果,并排除接种量、菌种保存时间对急性毒性测试的影响

  • 标签: 毒理学 新鲜培养的Q67菌液 菌密度 灵敏度 重现性
  • 简介:摘要笔者2017年2月—11月之间对260名在本院孕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门诊孕期健康知识教育、产时产后新生儿皮肤护理及产妇饮食干预等方法,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新生儿毒性红斑发生率仅为4.6%,对新生儿毒性红斑的预防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从医行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收入感染科的372例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从医行为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医行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有影响

  • 标签: 从医行为 病毒性肝炎 影响
  • 简介:目的对北豆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考察。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北豆根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的小鼠口服最大给药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结果北豆根全组分的最大给药量为15.96g·kg^-1,水提组分的最大耐受量为92.12g·kg^-1,醇提组分的半数致死量为75.116g·kg^-1。结论北豆根醇提组分急性毒性大于水提组分,全组分基本无毒。

  • 标签: 北豆根 全组分 水提组分 醇提组分 急性毒性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患者易于发生细菌、真菌的感染进而发生为中毒性休克,起病可隐匿,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肝病患者肠道菌群易位、免疫麻痹等特殊状况是感染和中毒性休克发生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治疗重症肝病合并中毒性休克必须进行抗菌素治疗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和严格血糖控制则颇有争议,未必降低病死率。我们总结了重症肝病合并中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诊断和管理策略,突出了重症肝病背景下中毒性休克的特点,以期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重症肝病患者并发的感染中毒性休克,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休克,脓毒性 影响因素
  • 简介:EOP对CY致损伤小鼠骨髓DNA变化的影响(略),EOP对CY致损伤小鼠血象变化的影响(略),EOP对CY致损伤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略)

  • 标签: 多糖环磷酰胺 小鼠毒性 杜仲多糖
  • 简介:静脉注射四逆散2.5g/kg能救治利多卡因中毒,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明显推迟其死亡发生的时间;腹腔注射四逆散5g/kg能显著预防利多卡因的毒性,并增加大鼠对利多卡因的耐受量。预防利多卡因毒性的半数有效量为6.1±0.69g/kg,随着四逆散的剂量增加其预防作用增强,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 标签: 四逆散 利多卡因毒性 安定解毒剂 半数有效量
  • 简介:目的研究芹菜素的安全性,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芹菜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芹菜素大鼠急性毒性的MTD大于8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芹菜素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芹菜素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影响。结论芹菜素属实际无毒物,无遗传毒性,芹菜素的大鼠90天喂养实验的NOAEL为8g/kgBW。

  • 标签: 芹菜素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90d喂养实验对灵芝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灵芝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 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2.5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灵芝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灵芝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葛根提取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葛根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0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d经口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变化,确定该葛根提取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4.00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300倍)。结论 在本次条件下,葛根提取物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标签: 葛根提取物 急毒 遗传 90g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考察山楂提取物的长期食用安全性。方法 按照法规,进行山楂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大鼠90d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在急性毒性经口试验中,小鼠体重正常增加,无死亡情况和中毒症状。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受试物有遗传毒性。连续13周喂养,恢复期28天,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尿常规指标、眼部检查、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山楂提取物有关的病理改变,安全性良好。结论 可见山楂提取物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级,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山楂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长期毒性
  • 作者: 谢志威 吕金起 韩云庆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12-16
  • 出处:《临床研究》2021年8期
  • 机构:云南中医药大学  6505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三七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 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90d喂养实验对三七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三七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 MTD) 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1.5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三七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三七提取物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亚慢性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在预防新生儿毒性红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2月-2023年4月间出生的150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毒性红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毒性红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监护人毒性红斑的相关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发生率,并加深监护人对疾病的认知,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毒性红斑 发病率 认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