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股骨疲劳骨折 CT、 MR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70例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 MR检查,对其影像特点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70例患者 CT扫查影像显示均存在花边样或层状的骨膜增生的现象;其中骨折线位于股骨后内侧 33例,密度呈现水平低;影像结果显现为存在成形的骨痂状 20例,在股骨的骨髓质中发生高密度的硬化 16例,其中局部有囊变的征象; CT影像显示可见清晰、明显骨折线 14例,其中骨折表现显著 13例。 70例患者经过 MR扫描后影像呈现出骨折线的信号较低,具体的表现为不等片状的征象或不等线状的征象,同时亦或存在少量关节腔积液,在 T2WI中表现呈现强低信号的现象;影像显示清晰骨折线 28例,其存在清晰骨痂轮廓及层状或花边状骨膜增生,其中 T2WI的抑脂序列表现呈高信号特点;在 T1WI及 T2WI中抑脂序列分别呈现为低信号及高信号;经影像进一步显示,存在软组织及骨挫伤等现象 45例。结论 股骨疲劳性骨折可应用 CT、 MR实施诊断,通过强化对 MR和 CT的影响特点研究,可提升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53例我院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CT影像进行研究。结果 经CT检查,确诊49例小细胞肺癌,正确率为92.45%,确诊途径包括手术确诊20例,纤维活检确诊11例,穿刺确诊22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33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20例,所有患者中出现肝脏转移患者6例,占其中的11.32%,淋巴转移患者5例,占其中的9.43%,腹腔转移患者4例,占其中的7.54%,中枢神经转移患者2例,占其中的3.77%,脑部转移患者1例,占其中的1.86%。中央型小细胞肺癌33例,发病在左侧肺叶中为12例,右侧肺叶中为21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20例,发病在左侧肺叶中为9例,右侧肺叶为11例,累及支气管27例,段支气管16例。结论 小细胞肺癌的CT影像,对诊断具有一定作用,分析CT特点,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 CT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 44例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肺内肿物单纯为肺结核的 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 CT检查时肺内肿物的部位、形态、肿物边界等 CT影像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消瘦、胸闷、咳嗽、低热、胸痛、痰中带血。观察组的 CT影像的主要表现为血管束聚集征、空洞、胸膜凹陷、棘状突起、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观察组分叶征、胸膜凹陷、肿块、毛刺状结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空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摘要 ]目的:查究与剖析不典型肺结核 CT影像学临床特点,以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抽样调查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诊治的 3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统计分析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 CT影像学临床特点。结果: 3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经 CT影像诊断确诊为肺叶、节段实变型: 5例、肿块、结节型: 12例、纵膈淋巴结肿大型: 2例、空洞型: 3例、肺间质改变: 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 3例,另有 4例患者误诊,误诊率是 13.33%。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诊断医师需仔细寻找 CT影像中的特征,可利用 CT影像与其它诊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以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CT影像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真菌感染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中未发生真菌感染的1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CT影像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导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真菌主要有7种,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CT影像特点为多数病症累及至两个肺叶、出现肺部空洞、发生胸腔积液并出现支气管播散。结论导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真菌主要有白假丝酵母、隐球菌、曲霉菌、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胞浆菌、毛霉菌7种,肺结核患者真菌感染的CT影像特点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44例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肺内肿物单纯为肺结核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时肺内肿物的部位、形态、肿物边界等CT影像特征。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消瘦、胸闷、咳嗽、低热、胸痛、痰中带血。观察组的CT影像的主要表现为血管束聚集征、空洞、胸膜凹陷、棘状突起、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观察组分叶征、胸膜凹陷、肿块、毛刺状结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空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血管束聚集征、空洞、胸膜凹陷、棘状突起、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临床诊断时可依据该特点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查究与剖析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学临床特点,以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抽样调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统计分析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临床特点。结果3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经CT影像诊断确诊为肺叶、节段实变型5例、肿块、结节型12例、纵膈淋巴结肿大型2例、空洞型3例、肺间质改变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另有4例患者误诊,误诊率是13.33%。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诊断医师需仔细寻找CT影像中的特征,可利用CT影像与其它诊断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以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异位胰腺(GE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1例GEP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病灶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及瘤周脂线;测量病灶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比值(强化幅度/平扫CT值)],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21例GEP病灶长径(20.80±11.44)mm,短径(15.14±5.96)mm,长径/短径比值1.34±0.25;多呈类圆形[12例(57.1%)],多位于胃体[12例(57.1%)],多呈腔外生长[12例(57.1%)];6例(28.6%)可见瘤周脂线;仅1例(4.8%)见囊变。GEP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模式,平扫CT值为(40.99±8.51)HU,动脉期CT值为(78.11±18.27)HU,静脉期CT值为(93.87±15.14)HU,强化比值1.41±0.75。平扫CT值与强化比值呈负相关(r=-0.74)。结论多排螺旋CT可很好地显示GEP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囊变、瘤周脂线及强化特点等,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其影像诊断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CT影像检查后,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多发病灶27例,病灶呈圆形,大小0.5-1.0cm,影像显示为圆形低密度影,CT值范围在21-27HU之间,无占位效应;存在单发病灶40例,病灶呈圆形,大小为0.5×1.1cm,影像显示为椭圆低密度影,CT值范围为19-26HU,无占位效应;存在混合病灶13例,病灶呈梭形和圆形,CT值范围在20-25HU之间,存在不清晰占位效应。病灶位置于脑干5例,丘脑8例,额叶、颞叶、顶叶20例,基底节47例。结论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临床所诊出的病灶均不低于0.5cm,故CT影像检查在小病灶检出中效果不明显,需联合磁共振等技术进行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21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CT影像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异位胰腺(GEP)的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邵逸夫医院收治的21例GEP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病灶大小、部位、生长方式、有无囊变及瘤周脂线;测量病灶CT值[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比值(强化幅度/平扫CT值)],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21例GEP病灶长径(20.80±11.44)mm,短径(15.14±5.96)mm,长径/短径比值1.34±0.25;多呈类圆形[12例(57.1%)],多位于胃体[12例(57.1%)],多呈腔外生长[12例(57.1%)];6例(28.6%)可见瘤周脂线;仅1例(4.8%)见囊变。GEP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模式,平扫CT值为(40.99±8.51)HU,动脉期CT值为(78.11±18.27)HU,静脉期CT值为(93.87±15.14)HU,强化比值1.41±0.75。平扫CT值与强化比值呈负相关(r=-0.74)。结论多排螺旋CT可很好地显示GEP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囊变、瘤周脂线及强化特点等,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肺癌患者在 DR与低剂量螺旋 CT中影像方面的特点,为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与后期治疗提供依据与帮助。方法:回顾以往我院接收的确诊为早期肺癌的患者 78例,患者来源的具体时间段为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集所有患者的资料,包括其 DR 与 LDCT 影像,找出这些影像的特点,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中央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肺门阴影增大增浓、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等,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为支气管比计较狭窄,支气管有梗阻或气管壁增厚而造成的阻塞性肺部改变和肺门结节;而周围型肺癌患者在 DR影像上的特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密度的增高阴影,阴影的边缘有毛刺和分叶的现象,而 LDCT 影像的特点则表现为肺野内的小结节孤立,阴影为小斑片状。在这所有的 78例患者中, DR影像的阳性率为, LDCT 影像的阳性率为结论:低剂量螺旋 CT影像在阳性率上要优于 DR,因而在对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上,能起着更好的指导作用,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对其进行CT、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出血性脑卒中MRI示超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等信号;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亚急性期T2以及T1均是高信号;慢性期T2高信号周边伴随低信号,T1低信号;CT示囊变期是低密度、同侧的组织可见萎缩、未出现水肿、边界清晰;吸收期低密度、占位突出、水肿较大、边缘模糊;亚急性期高密度影的周边是低密度;急性期占位轻、水肿少、边界清晰、高密度;缺血性脑卒中MRI示急性期DWI是高信号、FLAIR是高信号、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24小时之后,T1W是低密度,T2W是高密度,DWI是低信号、FLAIR是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并且存在增生的胶质,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CT示早期出现致密动脉征,颈内动脉密度增高、大脑中增高;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存在岛带征;豆状核轮廓密度降低或者模糊,24小时之后斑片状或者片状的低密度影,脑实质的密度降低,时间越长,密度越低,模糊效应会在2-3周出现,1个月之后,受损的脑组织存在液化,软化灶出现,CT下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结论在脑卒中的检查中,CT以及MRI的应用价值相当,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予以CT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予以MRI检查效果更为确切,所以临床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整合,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23.33%),女性患者46例(76.67%),性别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5例单侧肺内患者,左侧31例(68.89%),右侧14例(31.11%),两则发病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CT影像结果提示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共计58例(96.67%)。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CT影像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广安市收治的3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学资料。将23例普通型患者设为普通组,7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设为重症组。分析30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并将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COVID-19患者均患有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3.33%)、咳嗽(56.67%),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咳痰、畏寒、头痛、咽痛、胸闷气促、流涕、肌肉痛、乏力、腹痛等。实验室指标以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较为常见。重症组较普通组肌肉痛、胸闷气促、乏力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COVID-19患者双肺可见多发单纯磨玻璃阴影(93.33%)和实变(90.00%);重症组纤维条纹征、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微血管扩张征、血管束增粗、胸膜增厚的比例(85.71%、100.00%、85.71%、57.14%、85.71%、57.14%、57.14%)显著高于普通组(39.13%、52.17%、26.09%、17.39%、26.09%、17.39%、13.04%),重症组受累程度积分高于普通组。结论普通组与重症组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临床及放射科医生结合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对COVID-19患者病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