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通过生化和内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和社会环境有关。近年来,针刺法胃肠作用机制调节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检索近5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整理总结其研究成果,以探讨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结果表明,针刺可调节大鼠脑肠肽的分泌,引起脑边缘系统的协同反应,调节血清分子代谢物和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表达。认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是多通道的,调节脑肠轴功能活动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还证实,针刺法对消化道的运动、分泌、消化和吸收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刺结合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刺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患者80例,治疗前40例,治疗后40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理想,不但改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而且可以加深牙周探诊深度,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对其治疗效果有显著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侵袭性牙周炎治疗的患者80例,治疗前40例,治疗后40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牙齿松动情况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治疗后的患者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理想,不但改善患者牙齿松动情况,而且可以加深牙周探诊深度,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对其治疗效果有显著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作用,并分析影像资料。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对所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影像资料,并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确诊的42例患者中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单纯导管扩张型、脓肿型人数分别为4人、14人、13人及11人;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为84.00%,对应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本次实验所选5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确诊人数为42人,病灶处于上象限、乳晕区域的人数分别为6人及36人。且确诊患者均为单侧病变,病灶最小为3×8毫米,最大为11×20毫米。42例患者中表现出腋窝淋巴结肿大、不规则低回声、囊实性团块、条管状病灶的人数分别为4人、15人、11人及12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收缩期及舒张末期流速分别为每秒6厘米至54厘米、每秒1厘米至18厘米,0.26至0.81为阻力指数,均存在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价值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诊断和鉴别乳腺疾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