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23例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6-64岁,平均47岁;左侧9例,右侧14例,23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患侧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患侧肩关节AS-ES评分术前平均为38.5分,术后平均为90.3分。随访23例患者骨折局部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状况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手术治疗单纯移位性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蔗糖铁联合大剂量EPO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蔗糖铁并联合大剂量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口服硫酸亚铁联合静脉EP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胞(RBC)、血清铁蛋白(SF)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的上升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联合大剂量EPO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确切,方便可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有效理想补铁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生理盐水加庆大湿敷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经验。方法2014年2月~2015年10月,医院共以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湿敷辅助治疗带状疱疹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理盐水与庆大霉素湿敷辅助治疗,落实湿敷护理。结果住院时间(12±4)日。疼痛缓解时间(4.0±1.1)日,止疱时间(3.0±0.8)日,皮损愈合时间(5.4±0.7)日;并发症发生率0.00%;出院后疼痛(1.5±0.8)级低于治疗前(5.8±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随访总有效率100.00%,获得远期随访后遗症发生率23.81%。结论不同患者近远期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湿敷需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预防交叉感染,轻柔操作,减轻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天麻素注射液0.6静脉滴注,并配合胞二磷胆碱1.5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注,配合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天,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测定。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显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大剂量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形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基因和免疫分型对DLBCL的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机理及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表达和免疫组化标记。本文重点对DLBCL的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断腰大池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以Fisher分级it-IV级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95例。出现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时(不包括脑外伤再出血、脑积水、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脑多普勒(TrapscranialDoppler,TCD,检查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CA)>120cm/s确诊为脑血管痉挛。结果每日分2~3次经腰大池引流排放血性脑脊液总量80~122.5ml,平均(102.3±0.71)ml,连续7~10天,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均在治疗后5天内缓解;痊愈55例,中残16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2例;出现脑梗死1例,无脑积水发生。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间断腰大池引流排放血性脑脊液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糖蛋白Ⅱb/Ⅲa、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CD61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6h、12h、24h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发挥良好抗凝效果,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