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院前急救的观察组和未经院前急救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半年后回访全部患者,比较治疗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院前急救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临床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常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年1月~12月本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的数据(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销售金额),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1月~12月钙离子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断剂(β-RB),用药金额占前四位;用药频度占前四位是CCB、ACEI、ARB、β-RB。长效制剂逐渐为很多患者,且首选患者采用二联降压方案比例相对高。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在治疗中应用较为合理,符合国内外抗高血压药用药原则。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发病初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与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情况的关系即N20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搜集50例病程<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内科基础疾病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监测其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及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经治疗3周后再次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2)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与治疗前后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早期患侧体感诱发电位N20的潜伏期越长,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卡托普利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乡镇卫生院门诊的66例高血压患者,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给予牛黄降压丸,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有效率等。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30.5±11.2)、舒张压(90.6±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收缩压(147.5±11.6)、舒张压(102.3±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率(8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乡镇卫生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卡托普利的治疗下,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并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值,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价格较低,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4年奉贤区医疗救护站儿童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奉贤区医疗救护站院前急救病例的疾病谱、出车站点、呼救地址、送达医院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奉贤区医疗救护站儿童院前急救中有完整资料者492例,男女比例为1.931;以13个月-3岁最多(27.85%),其次为>7岁(23.17%);疾病分布占前5位的依次为交通伤(27.85%)、高热惊厥(12.20%)、意外伤(11.38%)、消化系统疾病(10.98%)、呼吸系统疾病(8.33%)。出车站点以南桥站点261例(53.05)最多,其次为奉城站点107例(21.75),最少为四团站点22例(4.47)。呼救地址以中心医院175例(35.57)最多,其次家中112例(22.76)。送达医院儿科医院181例(36.79),中心医院165例(33.54),儿童医学中心69例(14.02)。结论对儿童院前急救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应以交通伤、高热惊厥、意外伤、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作为重点,同时应加强医疗资源投入,合理安排急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