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30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在治疗后,均较A组治疗后明显缩小(t=4.25、4.01、5.12、4.85,P<0.05)。B组和C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χ2=4.26、5.19,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χ2=11.88、5.45,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肯定,尤其对于近绝经期及要求生育妇女提供了一条保守治疗的新途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2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和叶酸以及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叶酸以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例,18.18%)明显低于对照组(51例,46.36%),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其治疗效果好,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73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糜烂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病变情况给予不同LEEP术式治疗,分别划分为浅宫颈环切术(24例)、深宫颈环切术(26例)及宫颈锥切术(23例),对比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下的患者疗效水平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LEEP手术方案治疗后,本研究73例患者的总体手术疗效均相应较好,组内41例CIN患者总体治愈率总体达95.12%,32例宫颈糜烂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3.75%。结论针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糜烂患者,科学选择对应的LEEP术式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强化临床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合理抉择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至12月为区间,选择88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效果。结果术后6h、12h、24h各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一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其相应自控镇痛方式,能够有效减轻神经系统退化程度,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应作为手术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全身麻醉的方法,实验组患者实行脊椎麻醉的方法,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浓度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浓度的变化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实行不同麻醉的方式,脊椎麻醉更具优势,对患者血糖浓度影响大,满意程度高,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术后寒战症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运用大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寒战)和观察组(运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寒战),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用药量的方式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将两组患者麻醉后寒战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寒战程度优于对照组,手术后出现寒战患者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在剖宫产硬膜麻醉术后应用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比应用大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好,不仅能降低寒战的发生率,降低寒战的程度,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4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这4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抗HIV检测,分别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和确证HIV的确证金标准免疫印迹法做比较,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抗HI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0.0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1.00%,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1.50%。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HIV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抗HIV假阳性率(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3种检测方法在抗HIV检测中应用,其中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意义重大,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较重。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均能有效、安全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同时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转复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行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5,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n=5,行单纯穿孔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参照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其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效果确切,值得临床选择和普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加口头讲解颈部医疗体操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教授颈部医疗体操、护士全程示范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对照组优良率为56%,观察组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场教授颈部医疗体操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模式,更好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实现患者的身心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诱发术后肠粘连的几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同时,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为1.54%(2/130),对照组肠粘连发生率为7.69%(10/13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手术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术后肠粘连发生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不同吻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35例行胃癌切除消化重建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吻合技术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双层吻合技术,B组采用单层吻合技术,C组采用吻合器吻合技术,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相比于A组来说显著较短,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C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的几率分别为16.7%、8.3%、9.1%,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几率分别为16.7%、8.3%、0.0%,B组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A组来说显著较小,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三组均无死亡病例,B组和C组的日均饮食量和饮食次数相比于A组来说有所改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采用单层吻合技术和吻合器吻合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