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疾病和用药的认知情况,通过构建骨质疏松合理用药科普体系,提升社区社区居民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方法:多中心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纳排标准的为研究对象,试验组运用“互联网+社区”模式进行科普健康教育,对照组以传统的用药交代进行干预。两组均通过KAP(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他们在药物认知、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上的得分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用药认知、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药联体构建“互联网+社区”骨质疏松药学科普体系的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易行,可通过药联体内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来氟米特代谢活性物质teriflunomide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TT法测定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毒性作用,TRAP染色鉴定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测定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ATc1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Teriflunomide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且能够有效抑制NFATc1基因的表达。结论:Teriflunomide能够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启动基因NFATc1的表达,有效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的分化,且对正常单核细胞无毒性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可行性,为建立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毒性试验平台,开展化合物急性毒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种受试物,开展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以IC50结果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进行线性回归,将拟合的曲线与RC模型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将受试物的IC50值代入RC模型方程获得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依据GHS急性毒性分级法进行分级,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分级进行比较,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果符合试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受试物拟合曲线与RC模型曲线几乎平行,11种受试物中,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一致的有9种。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r=0.997,P〈0.01)。受试物分级结果与实际分级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905,P〈0.01)。结论在本试验体系下,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急性毒性。既可以作为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快速初筛,又可为动物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简介:机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过度蓄积可造成DNA氧化损伤,产生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多项研究表明,8-OHdG不仅反映整个机体平均的氧化损伤率及体内DNA氧化损伤与机体正常的修复作用,而且与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8-OHdG作为氧化损伤标志物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8-OHdG可能成为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一种极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目的:研究鸡血藤醇提物及其活性成分儿茶素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氨磷汀,43.6mg·kg-1,iv),鸡血藤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生药10、20、40g·kg-1),儿茶素低、高剂量组(50、100mg·kg-1),除正常组外,各组均接受6.0Gy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117.29cGy·min-1,时间290s),连续灌胃给药28d,每日1次。于照射后第28天,检测小鼠外周血WBC、RBC、PLT计数,提取小鼠脾脏细胞中的总蛋白,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提取小鼠脾脏中总RNA,采用RT-PCR法测定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鸡血藤醇提物和儿茶素均可促进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复,与正常组相比,均可显著升高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P<0.05)和上调mRNA的表达(P<0.01),均可显著下调Bax和Caspase-3的mRNA的表达(P<0.01),上调Bcl-2的表达(P<0.01)。结论:鸡血藤醇提物及其活性成分对小鼠脾脏中JAK/STAT信号通路起激活作用,可抑制脾脏细胞的凋亡,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简介:目的分析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物预防术后出现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2018年9月在我院实行内镜下ESD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物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施以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预防术后出血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在不同护理方式下,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相较于参照组明显较低,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下ESD术治疗消化道肿物的患者行预防术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可减低患者术后出血几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0例,健康志愿者50例分设为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所有受检者均行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对不同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则有联合检验显著高于单独检验的结果,差异同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方式对胃癌进行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度佳的特点,有利于患者诊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择取84例作为观察1组,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予以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就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时,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CRP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和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进行血清CRP与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治疗和预后评估,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