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人类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他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他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逐渐回到本土,但只要有差异存在,就有他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研究他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尽管研究他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 标签: 人类学 他者 他者性 观察 反思 重建
  • 简介:本文通过对研旅游主体、研旅游安全内容以及安全风险因子进行划分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主体一参与研的师生、客体一研旅游基地、媒介一旅游公司与地方政府,三者之间的特征与内在关系,探究研旅游安全风险来源,借鉴日本研旅游安全管控的经验,提出我国研旅游安全管控体系,并认为研旅游安全管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研旅游基地基础安全责任制度;(2)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安全辅导和教育;(3)完善研旅游产品设计;(4)建立并完善相关研旅游安全的法律法规,并制定安全保障准则与规范;(5)建立研旅游基地划分标准与数据库.

  • 标签: 研学旅游 旅游安全 风险来源 管控体系
  • 简介:本文对三个与现代民主政治发生有关的问题做了一点宏观的探讨。首先,笔者认为基督教的兴起可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发生有重大意义,理由是基督教作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交融的产物,基督教使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在以往单一的'此世'取向之外增添了一种'他世'关怀,个人从此不再只是集体主义城邦政治的附属物,他同时也成了一个渴望个人灵魂得救的基督徒,这意味着古典古代漠视个人价值的传统终于被打破,意味着个人自由意识的初步觉醒,而以个人自由为首要前提的现代民主取代古典民主的历史进程,算来也应是由此开始的。其二,英法两国的现代民主创制试验各具特色,前者强调自由,后者尤重平等。笔者认为这一情况和两国绝对王权在历史中形成的不同特点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并着重从高等法院与王权的矛盾揭示了革命时代法国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的一个方面的起源。其三,美国革命的现代民主创制试验具有'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的特色,所以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经验。在笔者看来,美国民主的这一特色实际上体现了自由与平等这两大价值的一种比较成功的结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美国革命者综合吸收了当时英法政治文化的民主性精华的结果。

  • 标签: 希腊文明 现代民主政治 希伯来文 城邦政治 高等法院 美国革命
  • 简介:<正>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自署竹汀居士,晚年自称“潜研老人”。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上书房行走、詹事府少詹事。先后充任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主考官,督学广东。他在《潜研堂文集》中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

  • 标签: 修志 中国方志 县志 旧志 实事求是 考证
  • 简介:魏晋隋唐方志处于中国方志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它的研究从元末明初的辑佚至今逐渐扩大至目录、校勘、版本、考据等多方面。当中历经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几大阶段,至21世纪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学术视野更开阔、研究角度渐多。但就研究现状看,尚存在成果多而零散、重复性研究较多、对经典成果过度依赖、缺乏对材料挖掘利用的问题,研究尚有较大空间。

  • 标签: 方志 魏晋隋唐 文献学 综述
  • 简介:夏朝是我国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态。这种观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而且也被愈来愈多的考古资料所证实。关于国家形成的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曾有深刻而精辟的论述:“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因为它的产生非常纯粹,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力干涉,——庇西特拉图的篡位为时很短,并未

  • 标签: 考古学文化 雅典人 庇西特拉图 暴力干涉 墓主 良诸文化
  • 简介:人地关系机理研究对于当代人类应对面临的各种环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考古的研究对象包括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文化遗存和与人类有过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自然遗存,这决定了考古在人地关系研究领域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 标签: 考古学 人地关系 地球表层学 生产方式 环境科学
  • 简介: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热潮是甲午战争后清末留学救亡实践的产物。中国公作为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是在清末留日学生的倡导与推动下,在中国近代史上建成的第一所先有学生而后有学校的大学。考察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公,可以充分认识清末留学救亡思潮及留日学生和中国公创建的关系。中国公的成立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 标签: 留日学生 取缔规则 中国公学
  • 简介:《安多政教史》对研究19世纪安多地区的宗教现状和社会政治状况、格鲁派的寺院分布情况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目前,学术界对《安多政教史》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学者对其文献资料进行文本研究。文章试图应用文献的方法,对《安多政教史》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内容结构、数据、缺陷以及文本译介等方面加以阐述。

  • 标签: 《安多政教》 历史 文献学
  • 简介:中国钱币博物馆作为总行直属事业单位,在货币金银局的直接领导下,分工负责钱币的征集、保管、陈列、展览和研究、宣传工作,同时代管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主办《中国钱币》杂志。钱币博物馆、钱币学会、钱币杂志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加贴紧当前的货币金银工作,为货币金融事业服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金融机构改革以后,我们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博物馆 时代 事业 货币 陈列
  • 简介:<正>1949年春季,我在江西南昌省立第一中读书,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邀约梅守诚②和商克宇③二位同学,离校北上,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经过长途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到达鄂豫军区所在地——河南商城,参加鄂豫公

  • 标签: 鄂豫军区 公学 反动统治 鄂公 将革命进行到底 山西新军
  • 简介:<正>《土尔克杂》,原名《土尔克菲扎依力》或《土尔克穆合塔孜尔》。因其包括的内容较广、且属杂记文体和杂史性质的文献,故又多称《杂》。它是我国撒拉族在中世纪时使用的以阿拉伯、波斯文字母为基础的一种拼音文字——土尔克文字写成的手本。它不仅是研究撒拉族历史、宗教、文学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珍贵文献、也是研究撒拉族语言文字难得的珍贵资料。严格说来,《土尔克杂》本身虽然不是旧书面撒拉尔语文献,但它却包含了古代撒拉尔语的语言材料,可以说,很可能中世纪的撒拉尔语和这一文献的语言,是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13—14世纪使用的语言或方言。

  • 标签: 现代语 维吾尔语 杂学 土耳其语 选释 词汇
  • 简介:本文首先对考据的内涵作了界定,然后讨论清代考据的分期和派别。作者认为前人关于清代学术或经学的分期、派别的意见,只能作为探讨清代考据学分期、派别的参考,而不能简单套用。关于分期,作者认为应分四期:第一期为清初期,包括顺、康两朝,特点是“汉宋兼采”。第二期为清中期,主要包括乾、嘉两朝,作为过渡,雍正朝亦可划入,此期为考据高峰。第三期为清晚期,主要包括道光、咸丰、同治诸朝和光绪二十五年甲骨卜辞发现之前。此期的特点是经今文学重新兴起,倾向于经古文学的正统考据的绝对优势受到挑战,其绝对地位亦受到冲击,但还只限于量的变化,而并不是质的衰落。第四期为清末,即光绪二十五年甲骨卜辞发现以后。甲骨卜辞和敦煌遗书等出土文献新资料的发现受到学者的重视,开始与传世文献结合进行研究(如孙诒让),使清代考据走上了新的阶段,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对第三期的评价和第四期的划分,尤为本文新见。关于派别的划分,作者认为关于清初期浙东、浙西两派的划分无异义;分歧主要表现在中期,作者认为传统吴派、皖派、浙东学派的分法,适用于考据,而扬州学派的划分颇多混乱,在考据学上尤其难以成立。根据本文提出的构成学派的三个条件来看,扬州学术实为皖派戴之流衍,并没有多少创新,根本构不成一个独立的学派,特别是从考据角度来看,尤其如此。所以,当如刘师培在皖派戴之后附论扬州学术为妥。

  • 标签: 清代 考据学 分期 文学派别 古文献学史 刘师培
  • 简介:本文就《文学遗产》和《文物春秋》发表的两篇文章对《真定路乐户记》碑文的释读、句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从真定路的建制和规模所体现的元代当政皇帝的治政措施、真定路礼乐生员的分布与真定的历史文化氛围等方面,指出了该碑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元代 《真定路学乐户记》碑 礼乐户 史料价值
  • 简介: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集中概括该时期赋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赋学特点《诠赋》
  • 简介: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巨子.他在和中对文字在传统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诸多义例、文字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书籍、俗字等多有精彩论述,对清代文字尤其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 标签: 钱大昕 文字学 《说文解字》 史料价值
  • 简介:有些考古学家强调,对于任何考古题材,既没有标准的、也没有划一、理想和完美的类型.类型应该由手头的问题所决定,并明确关注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非常正确.我想评述的是这样的说法,"类型并非由材料内在固有的性质、而是由学者的先验所决定.任何器物组合潜在能够用无穷的类型方式来排列."我想对此做两点评论.

  • 标签: 类型学局限性 考古类型学
  • 简介:本文从现代结构的观点对我国传统建筑体系进行了探研。首先对我国古建为什么一直以木构架为主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总结,而后对我国古建史籍上关于木构架的三角形应用和砖石结构在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等两则结论提出不同看法。根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就已成功地将三角形原理用于木构架。砖石结构在我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一直没能采用合适的砌砖胶泥,如国外早就使用的石灰砂浆。2000多年来所采用的胶泥内缺少起强度作用的细骨料——砂,一直因循使用既无强度、又无黏结力的纯黏土浆,致使砖砌体没有足够承载能力而不能用作建筑物的墙体。

  • 标签: 古建筑的结构学 木构架 三角形原理 砖砌体胶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