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长沙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度和综合度等方面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取22个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及土地政策等是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表3,参8.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化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基于谢高地等确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通过价值系数修正,分析长沙市24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城镇建设用地逐渐增加.1900~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逐渐减少,价值损失量为169329.89万元,损失率为5.44%.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长沙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排在前三位是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合理可信.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沙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动态度 敏感性指数
  • 简介:自1984年创建以来,开发区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本文以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在划定其发展方向区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法对其主区和发展方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表2,参3.

  • 标签: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
  • 简介:摘要:3S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进行全面应用,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土地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对土地普查工作的开展给予综合支持。本文重点分析3S技术在土地普查工作中的使用效率与质量,符合社会多样化的发展条件,满足实际工作的多方面使用要求。

  • 标签: 3S技术 精准化调查 第三次 国土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的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的.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 重金属积累 尺度 土壤修复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与效果,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负荷承载能力评估是两大关键领域,它们有效地指导了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和强度控制,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和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

  • 标签: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效果分析
  • 简介: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研究区,选取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几种常用景观格局指数随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景观要素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草地,其次为耕地;各类土地景观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而言,红寺堡区土地景观正朝着破碎度、异质性程度增加的趋势发展。

  • 标签: 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红寺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