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文中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追求内盈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在《麽经布洛陀》里的壮族先民们认为,人作为物质存在的生命体,是应当有物质的欲望的,也只有满足了这基本的物质欲望,人类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壮族先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物质欲望是不能过度膨胀的,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必须要保持一定的度的,进而向内祈求人自身精神生活的丰富性。这种注重内在精神生命胜于外在物质生命的生态审美意识,更多地体现在壮族人们对审美意识人生的崇尚与偏好上,从自发无意识地探索与解释大自然的奥秘,到主动加以适应和调整自己与大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到自觉摸索与总结稻作生产规律知识,最后创建自成体系的稻作文明。由外而内,轻外在物质而重内在精神生命的状态,这就是《麽经布洛陀》里所展现的壮族先民一种内盈的生态审美意识。

  • 标签: 壮族 麽经 布洛陀 内盈 生态审美意识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元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编史元小说定义,但与编史元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史元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编史元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编史元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正>美国的进步文艺理论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曾指出:“人类文化伟大时代的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总是带有政治性的,是属于一定党派的。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当然,最富有人性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就更带有政治性了……。”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莎士比亚是社会的“产物”,那么他的作品也同样要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社会的变化,也要引起社会各种观念的变化。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及特色,这与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我们深入研究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作品及进一步探讨他的创作体系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反之,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莎士比亚作品的本质。

  • 标签: 莎士比亚 悲剧创作 思想基础 新探析 微观世界 后期创作
  • 简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12月21日表示,欢迎中央政府推出14项支持香港抵御金融海啸的措施。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可充分发挥有关措施的功效。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政府 唐英年 海啸 金融 司长
  • 简介:在古代文学中,表现对故乡眷眷深情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名篇也多。但在众多的“思乡”佳作中,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却是别具一格。

  • 标签: 《菩萨蛮》 江南 韦庄 故乡 反衬 古代文学
  • 简介: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小说擅于将女性的疾病作为惯用的主题和意象,以象征和隐喻作为审美手段和叙述策略,感叹和控诉女性的悲苦人生,解剖积弱成疾的主体危机和社会病态.她的作品既是德国女性精神疗伤的备忘录,也是时代的精神隐喻和社会的历史表征.

  • 标签: 克里斯塔·沃尔夫 疾病意象 主体危机 隐喻 表征
  • 简介:7月17日,第149届芥川奖、直木奖在东京揭晓,两位女性作家藤野可织和樱木紫乃凭借《指甲与眼睛》(亦译《爪与目》)和《皇家旅馆》分获这两项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的大奖,各得奖金100万日元。

  • 标签: 芥川奖 平凡生活 扭曲 女性作家 奥斯卡
  • 简介:本文从《热铁皮上的猫》中的家庭角色关系分析主要角色在新旧文明冲突、信仰危机、父权社会的传统道德观等统治下陷入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虚伪、欺骗、冷漠和堕落等成为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从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出人类生存本质的复杂性。

  • 标签: 生存困境 虚伪 欺骗 人性复杂性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
  • 简介:"双性同体"理论由伍尔夫于20世纪引入文学领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逐渐成为男女两性人格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和德莱赛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嘉莉都是具有"双性气质"性别魅力以及拥有男性戾气的勇敢女性。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析利蓓加和嘉莉的"双性气质",以此展现她们作为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冒险家的性别魅力。

  • 标签: 双性气质 女性主义 《名利场》 《嘉莉妹妹》
  • 简介:文章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崇尚和谐社会的生态审美意识具体内涵的详细分析,指出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独特而又充满了生态审美意识的。而在《麽经布洛陀》里,壮族先民们主要是通过道德伦理来营造和谐社会,主张家庭成员之间要尊老爱幼,晚辈要孝敬长辈,要懂得感恩;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社会则要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障社会成员能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机会,以及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 标签: 壮族 麽经 布洛陀 和谐
  • 简介:文章通过对《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这一壮族文化经典中的敬畏自然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壮族文化形态中的流传与影响分析,特别是在壮族民间文化的流传与影响的具体考察,提出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大胆借鉴壮族经典中的敬畏自然的生态审美意识、人和其他动植物一样各有其存在的生命价值意义、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这个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母体、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中的所有成员。只有走坚定的自然之子的道路才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 标签: 敬畏自然 流传 影响 自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