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中期,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设计的发展。此时影响并引导世界招贴主流方向的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在西欧瑞士,美国纽约形成的一种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和以波兰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观念形象设计风格。观念形象设计是二战后平面设计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20世纪中期 西方 招贴设计 观念形象设计 设计风格 历史背景
  • 简介: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标签: 小学数学 良好习惯
  • 简介:去年,在互联网书法论坛上得知穆棣先生正在举办个人学术与书法展览,其书学论文汇为《名帖考》,目录中,见有《虞龢及其〈书表〉考》(下面简称《虞考》)一文,惜乎网上未贴全文,不得一读。巧的是没过几天便得到了刊载《虞考》的二〇〇四年第十期上海《书法》杂志,因得细读。而细读之下,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尚有可说者。

  • 标签: 论书表 虞考 书法 细读 未贴
  • 简介:美术考级是中国社会一个有争议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且争议已经持续了近20年了。因为至今考级依然在进行,所以争议也就如影随形地存在。在一个多元社会中,每个人态度和立场的不同,会导致对问题的看法迥异,这并不足为怪。

  • 标签: 考级 美术 情理 收割 种地 社会文化
  • 简介:打开中国书法史,董其昌是明末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之一。他生于明嘉靖34年(1555),卒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九年后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攻进燕京,而吴三桂又引多尔衮大军驻扎山海关,从此开始了长达270年之久的满清统治。虽说在康、雍、乾三代,屡兴文字狱,迫使许多汉族

  • 标签: 交游党争 党争倾向性 范凤翼交游
  • 简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绘画史上,唐、宋时期是中国画发展非常突出的时期。应该说,唐、宋的绘画皆以写实而著称,唐代形成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高峰,而宋代则形成了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唐代的人物画以《步辇图》、《簪花仕女图》等名作流传于世,宋代则以《出水芙蓉》、《鸡雏待饲图》、《枯树鸲鹆图》等花鸟画小品为世人所称颂。

  • 标签: 花鸟画 写实性 宋人 小品 《簪花仕女图》 中国绘画史
  • 简介:本文从绘画的语言风格与形式特征分析石鲁的早期绘画艺术创作,其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出革命英雄主义气质的“叙事”模式和以豪迈为基调的“抒情”模式。“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在革命浪漫主义英雄观的主导下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现实主义风格是它的形式语言与外在表现方式,而对革命浪漫主义理想的迫寻.才使得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具备了更为宏阔的视野、更为热烈的感情和更为新颖的形式。“抒情”模式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时间与空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叙事”模式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和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已有了新的突破。对“典型事件”描述的淡化和对艺术本体精神理想的张扬、表现性因素的增加,大大地强化了作品的人格力量,使其精神容量远远超乎了再现性艺术的表现力。

  • 标签: 石鲁 现实主义 “叙事”模式 “抒情”模式
  • 简介:欧美的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等艺术风潮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飘到了国内,尤其自’85新潮之后,中国艺术类院校绘画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西画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在很多院校被冲得七零八落,基础素描被所谓的革新所改变,写实油画的艺术形式被观念艺术所替代。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术创作和绘画教学的多元性渐渐打破了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契斯恰科夫和他的体系受到指责而渐渐淡出视野,甚至有人提出前苏联的素描教学体系(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阻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于是全国风行全盘推翻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随波逐流赶起了欧美抽象、形式等主义的时髦,学院的现实主义教学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感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绘画艺术创作 现代绘画 俄罗斯 教学方式 现实主义 艺术院校
  • 简介:视觉文化研究跨视觉艺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是20世纪末艺术史研究的转向和发展。在视觉文化研究的领域里对图像再现和图像叙事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图像符号,而研究方法则主要来自符号学。作为一门关注培养通识艺术基础、全面认知视觉艺术人才的课程,《图式语言》的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审美思维和主观意识表达的训练,通过跨学科、方法、文化特性等内容的渗透,以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课题并以文本结合图像的文献(document)作业形式呈现该课程在通识艺术人才的培养成效。将视觉文化研究导入《图式语言》课程,使教学重心更集中在通识教育的范畴而非造型语言训练的范畴,学生视觉文化修养的提高必将影响到《素描》创作和《色彩》创作。

  • 标签: 图式语言 视觉文化 课程目标 人才培养
  • 简介:现为福建省书协常务理事、三明市书协主席、三明印社社长的苏宝星,自幼爱好书法篆刻。中学时代,常常喜欢摆弄刀笔,临摹汉

  • 标签: 咫尺应 宝星先生 应须论
  • 简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书法风格并没有像清代碑学书家所说的那样大相径庭,南北方书法原本所宗同源,在士族南迁之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家进行“改体”,形成了秀美飘逸的“新体”书风,而北方依旧保持中原古体,差异逐渐明显。直到北魏南迁洛阳,在对南方士族文化的推崇下,北方书家开始仿效南方“新体”,又将中原书法的特点融合其中,形成了“洛阳体”楷书,南北方书风开始融合。一直到隋朝统一南北方,南北书风的融合才真正完成,为唐代楷书的完备打下了基础。

  • 标签: “洛阳体”墓志 、楷书 、尺牍、 南北 书风
  • 简介:一、10年上一个台阶的中国画笔者曾为当代中国画之兴衰这一题目先后三次撰文,有幸能成为当代中国画兴衰发展的见证人之一。回思我第一次撰文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一个所谓中国画已“穷途末路”的论调震动了全国,我遂在《朵云》杂志上有感而发写成一篇《另一角度的探讨》,从一个较为特殊的角度,分析中国画在近现代衰落的原因。

  • 标签: 中国画 当代 时空 盛世 衰微 80年代
  • 简介:19世纪末,奥地利心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Mach)在其《感觉的分析》一书中指出:“大家知道,有些民族,如中国人,整个说来虽然其艺术技巧是发达的,但是,却完全不能画出浓淡参差的色彩,或只能以有缺陷的方式画出这样的色彩。”[1]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会为这位外国朋友对中国绘画用色特点的不理解而感到遗憾,而是觉得在人类资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我们需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而沟通与理解的前提则是对本民族的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 标签: 五行观念 中国画 传统色彩观 绘画技法 绘画理论 笔墨语言
  • 简介:梅清是明清之际的杰出山水画家,尤以表现安徽南部黄山的作品为佳。梅清经历了“天崩地解”的明清易代和十余年科考失意的打击,后两上黄山、四处游历,以书画寄托自己的人生境遇和超逸情怀,其绘画有着洒脱灵动的笔墨和意蕴清远的格调,在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的明清山水画界独具风貌。梅清绘画崇尚写意,在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的同时敢于强调自我,以“古人在我”和“我法”的革新精神为画风守旧的清初画坛吹来新风。梅清的绘画是孕育于中国深厚山水画传统中的个性表达,其绘画思想和实践对后来的中国画现代性转变具有开创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梅清 山水画 写意 写生 黄山
  • 简介:目前学界对吴昌硕篆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吴昌硕篆刻艺术解析、篆刻分期研究、篆刻创作观研究等。刘江先生在《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吴昌硕篆刻艺术的特征及其特征形成的原因;沈乐平先生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其每个阶段的篆刻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洪亮分析了吴氏篆刻刀法的特点、审美发展以及当代意义;小坂克子以统计分析法更加全面地对吴氏篆刻作品的内容、边款、

  • 标签: 篆刻艺术 吴昌硕 美学思想 万象 统计分析法 分期研究
  • 简介:纯空,又署云居山人、山僧、朽讷。1957年生于北京。幼承家学,长游艺苑。1987年留学日本,客教于日本教育书艺院,期间多次在东京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获第三十五届每日新闻书道大展"近代诗文"部大奖。1994年回国。其草书以平和、超然的心态书写简约的狂草结构,线条极其纯净,气度高古纯绝。此外,在山水人物、花鸟荷竹、篆刻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

  • 标签: 云居山人 日本教育 画心 书画创作 承家 书道
  • 简介:高小华作为首开伤痕美术先河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节点上贡献出一幅名为《为什么》的作品,这幅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以“文革”红卫兵武斗现象为视觉材料实现了对“文革”的反思,为20世纪的中国人铭刻下难以淡忘的“创伤记忆”,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艺术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创伤记忆 绘画艺术 追问 历史 “文革”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反腐倡廉新征程。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而艺术作为人类万能的语言,加之互联网和大数据媒介,在廉政文化的形式表达和价值内化中将起到独特作用。高等专业艺术教育是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中将会大有作为。

  • 标签: 廉政文化 艺术教育 表达与传播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艺术精神的异同之处,对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进行比较研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促进中西艺术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借鉴、发展,为我国新时代艺术创作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学术资料。

  • 标签: 中西艺术精神 本体比较 天人合一 主客相分 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