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所处病情的不同阶段作为基本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痊愈组和溃疡组,再选择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口腔内奈瑟氏菌、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和分析三组口腔内菌群检测结果。结果溃疡组的韦荣氏菌和链球菌含量分别为(8.28±0.76)copies/ml、(7.31±0.88)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4±0.75)copies/ml、(8.16±0.52)copies/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溃疡组和痊愈组的韦荣氏菌、链球菌以及奈瑟氏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改变是诱发复发性溃疡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应该使口腔内微生物维持平衡,从而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0例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脂肪肝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健康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患者ALT、AST、TG、T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对可将血清学指标检测作为诊断和监测脂肪肝的重要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是否出血分成两组,A组30例为出血者,B组50例为未出血者,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3组都施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出比较。结果病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进行检验,能够充分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与出血的情况,并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抗HIV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无偿献血者4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这4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抗HIV检测,分别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以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和确证HIV的确证金标准免疫印迹法做比较,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抗HI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0.00%,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1.00%,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IV的假阳性率为1.50%。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HIV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抗HIV假阳性率(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这3种检测方法在抗HIV检测中应用,其中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意义重大,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疾病采用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86例肝硬化疾病患者(2015年5月12日—2016年5月12日)设置为实验组,另同期收集86例健康体检者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受检者均给予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常规组,实验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的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疾病患者来说,进行生化检验项目检查的意义重大,其各项生化指标相比正常人群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于2018年5月1日—2018年9月2日期间所采集的600例尿液样本执行综合分析,选择Mejer-700型尿分析仪,针对各项分析指标执行尿常规检查,同时根据显微镜检测法,对尿沉渣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对比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检测方式尿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尿蛋白检测、红细胞检测、白细胞阳性检测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测方式在尿液检测中均有十分显著的检测效果,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尿常规检测取代传统的尿沉渣检测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尿液检测的检测准确率,排除误检、漏检,降低操作者的纯仪器依赖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信息,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诊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的意义,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9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98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与80例健康者(对照组),对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学指标检测三酰甘油(TG)与胆固醇(TC)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ALT、AST、TG、TC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脂肪肝患者发病期间,肝功能与血脂水平异常,故此及时进行血脂与肝功能检查,并解析其变动情况,可作为脂肪肝临床筛查的一种有效办法,也可作为辨识患者发病情况与预后的关键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中心收集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合格标本情况、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计109份,所占比例为9.9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所占比例最高(P<0.05),其次为水样标本、分泌物标本、食品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包括样本采集方法错误、送检不及时、样本运送方式不当等因素。结论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采取多样化质量控制对策,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进一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3月份至2017年6月份在本院接受检查确诊为妇科疾病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检查方式,观察组采用尿液采集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尿液采集与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及红细胞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皮细胞及蛋白质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是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应严格遵循尿液样本采集标准要求,对医师进行标准采集培训,以提升尿液采集的合格率,确保诊断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在我院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感染程度分为2组,一组为严重感染组,一组为普通感染组,每组均有100例患者,同期选取健康人员100名为对照组,对3组实验对象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严重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严重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3组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严重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3组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可以有效鉴别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能有效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中,起到了肯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血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静脉血检查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优先选择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尿路感染患者,共140例。培养其中段尿后,将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共140株。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均占70株。其中对照组大肠埃希氏菌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70株大肠埃希氏菌给予微生物检验。将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轻度感染占31.43%、中度感染占40.00%,重度感染占28.57%;实验组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感染分别占60.00%、25.71%、14.29%。实验组轻度感染明显较对照组更高,且重度感染则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感染。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和各项凝血功能检验结果,比较疾病组中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验结果之后,分别和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进展型脑梗死和正常组的各项检验结果都存在较大差异,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的各项凝血功能差异较大,完全型脑梗死和正常组的血清胱抑素C相差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但对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基本无价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