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肾脏内科收治的68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激素使用状况、病情等与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683例患者中共4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2%,其中院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2.6%。年龄≥60、女性患者、使用激素治疗、病情严重、产生不良情绪、存在医源性问题等因素患者的感染率与其它各类情况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肾脏内科患者时,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对院内易感人群护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对策,减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抽取ICU住院的未真菌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支气管扩张病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等均为支气管扩张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必须强调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风险的发生率,促进其自身免疫力的提高,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分析。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患者,采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雾化吸入,观察口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48例患者中41例口腔真菌感染痊愈,无复发,也没有发生其他系统的真菌感染,痊愈率为85.4%。2例停药1周后,口腔内再次出现了白斑、白点,重复治疗有效;4例口腔白斑、白点消失,但痰涂片仍有真菌孢子及菌丝;1例住院时已发现有口腔真菌感染及真菌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住院12d后死亡。结论合理的口腔护理可促进口腔真菌感染愈合,有效减少了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时的控制了口腔真菌感染对重型肝炎患者的威胁,值得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牛止嗽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接收并治疗的感染后咳嗽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采用麻牛止嗽颗粒治疗。之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止咳所需时间为(3.24±1=0.13)d,住院时间为(4.55±0.21)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麻牛止嗽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59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96例,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2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手术位置及方式;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发生情况,包括术中频繁活动、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器械消毒不彻底,并根据医院感染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为12.5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72%,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对于纠正不规范行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对患者肺部感染所造成的影响。方法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收了80例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了两组,一组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持续输液治疗,一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降血糖生化指标、肺部感染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持续输液组患者的血糖情况比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优秀。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组的,体温异常缓解时间,WBC异常缓解时间,WBC异常缓解时间比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治疗必须严格按照降血糖手段,让患者的血糖平稳下降,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利用外科护理管理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0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外科护理管理,并针对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在进行外科护理管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全面的外科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仅为0.90%,而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却达到3.07%,且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外科护理管理支持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7.55%。结论外科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感染往往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护理,防止切口感染成为现阶段老年骨科手术临床医护人员首要任务。方法本文选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000例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研究,主要护理对象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47例,以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关于切口感染的规定作为参照标准。结果我们认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后要加强护理。要确保手术室的新风量以及换气次数,及时关闭对手术室的闷,防止细菌滋生和入侵。在调查的47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当中,有28位患者的手术部位是颈部、肩部以上部位,占59.5%;手术时间>3h的24例,占51%;手术时有实习生参观的10例,占21.2%。讨论文章就骨科患者合并切口易感染的原因进行了解析,我们提出高龄患者容易在术后感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可以说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渠道,抗生素的使用要谨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在医院内产生感染的因素,并以此找出对应的预防方法。方法抽取本院老年患者1500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有过感染现象,其余未见有感染。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造成感染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找出相应的预防方法。结果所选取的老年患者中,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生殖器、胃肠道和手术的创口部位,当中受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占据了65.3%的大比例;从单因素分析来看,此类患者长时间卧床、吞咽困难、住院频率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受到住院次数、卧床时间、吞咽能力、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医院应当采取规范的医疗操作,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针对老年呼吸内科具体受感染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简介:摘要在临床之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正成为临床的重大挑战,这类感染因缺乏疗效肯定的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加强该类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刻不容缓。CRE为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以及广泛耐药菌,近些年呈现处增多的趋势,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CRE耐药机制主要是对碳青霉烯酶产生,会使得患者处在无药可用。CRE多数发生在ICU,因此患者的预后差,目前并未发现理想的治疗方案,且应用的药物也十分有限。本次研究主要是对CRE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对策展开分析,了解最新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而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展开分析。方法以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接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此外,在咳嗽、喘息、肺部受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喘息症状出现的比较晚,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还会存在剧烈咳嗽的症状。通过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对策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入选后对患者随机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展开相同的常规治疗,以此为基础,同步给予观察组患者布地奈德与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0%vs80.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与硫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有较好效果,可进一步缩短患者疾病好转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简介: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挤刮法,对1350名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并鉴定感染类型。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3.78%。2009年级学生感染率56.47Yoo,2010年级学生感染率为5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P〈0.05)。男、女生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4,P〈0.005)。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质蠕形螨与混合类型3种均存在,各种类型的感染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P〈0.005)。不同性别、不同虫种感染类型的感染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P〈0.05)。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相对普遍,但以轻度感染为主。加强卫生宣传工作有助于预防蠕形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