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认为用'地方民族主义'取代国内一些学者使用的'部族主义'更为合适。'地方民族主义'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或曾经占据过)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在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了前殖民主义时期、奴隶贸易时期非洲人们共同体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殖民主义促使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各种因素,包括殖民地的人为边界划分、分而治之与间接统治、基督教会的教育政策、城市化的影响和殖民经济的区域分工。本文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殖民统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各个民族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促成了非洲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它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和培养诸'部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代理人,从而阻止了各个殖民地民族一体化的进程,并使地方民族主义的势头大大增强。作者认为,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前殖民主义的基础,也深受殖民统治的影响,而独立后的国内因素和外部干预为地方民族主义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简介:认同(identity)一词,原本属于哲学范畴,后为心理学所借用。弗洛伊德将儿童把父母或教师的某些品质吸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行为称之为认同作用,用以表述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是一种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的表现形式。随后,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认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并认为:认同是关于“我是谁?”这一问题或明确或隐晦的回答……这种认同是由基本的同一感和延续感开始,而且其答案已经评价似的真实地显现在个人身上以及他的过去……认同可以引导在一些领域(比如个人未来的职业、宗教信仰以及政治观点等)的一种虽有变化但很持久的行为,以保证个人从目的的远景出发而有效地融入社会,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基本的忠诚和忠实,以及有关幸福、自尊、自信的根深蒂固的、强烈的、下意识的感觉。
简介:关于土族的族源,斯事体大,备受关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吐谷浑说""阴山鞑靼说""阻卜说"各执一隅,可谓众说纷纭,不绝于耳。据史学研究表明,一个民族的后裔,起码具备:一是有历史渊源;二是有后续继承;三是有地名遗存;四是其民族风俗相同等。那么,追根寻底,清原正本,土族的族源是谁,反过来说,土族是哪个民族的后裔?吐谷浑民族后裔:土族可说无疑据史记载:自吐蕃王国势力东向发展后,吐谷浑便受到威胁。随着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降吐蕃,吐蕃尽知其虚实,便出兵击破吐谷浑于黄河上。吐谷浑王诺曷钵引数千帐走凉州,唐派苏定方进行了安置。后来诺曷钵请内徙,唐王拟徙其部于凉州之南山(祁连山地区),结果未能定议。咸享元年,唐王朝为保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