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农村老年人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选取1 535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汉族、布依族老年人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社会行为、疾病史、身高、体质量等,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共检出aMCI老年人242例(15.8%,242/1 5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民族(χ2=4.333,P<0.05)、性别(χ2=18.367,P<0.01)、婚姻状况(χ2=9.721,P<0.01)、职业(χ2=7.786,P<0.01)、家庭年收入(χ2=28.085,P<0.01)、吸烟(χ2=11.873,P<0.01)、特定爱好(χ2=25.968,P<0.01)、体育锻炼(χ2=11.871,P<0.01)、居住方式(χ2=13.190,P<0.01)、参加活动(χ2=13.004,P<0.01)对aMCI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布依族(P<0.05,β=0.288,OR=1.333,95%CI= 1.002~1.775)和女性(P<0.05,β=0.516,OR=1.676,95%CI=1.233~2.278)是aMCI的危险因素;高家庭年收入(P<0.05,β=-0.839,OR=0.432,95%CI= 0.308~0.606)、特定爱好(P<0.05,β=-0.580,OR=0.560,95%CI= 0.394~0.795)、体育锻炼(P<0.05,β=-0.410,OR=0.664,95%CI=0.493~0.894)、参加活动(P<0.05,β=-0.424,OR=0.654,95%CI=0.488~0.877)、非独居(P<0.05,β=-0.563,OR=0.569,95%CI= 0.374~0.866)是其保护因素。汉族与布依族患病情况比较,布依族aMCI检出率(18.0%)高于汉族(14.1%)(χ2=4.333,P<0.05)。按性别、家庭年收入、特定爱好、体育锻炼、参加活动、居住方式分层后显示,布依族女性老年人检出率高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P<0.05);布依族老年人在家庭年收入为3万元以下水平检出率高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0,P<0.01)。结论布依族发生aMCI概率更高,女性患病风险相对高于男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形成知-信-行的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以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包括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目前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量表,尚无金标准。文章通过对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和近年来基于计算机的评估技术进行综述,为临床科研实践中量表的选择提供参考。传统的纸笔评估量表目前依然广泛应用,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逐渐得到推广应用,针对不同患者群体选择几种量表组合评估,以达到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重要的方法。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可导致患者术后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医疗护理成本和家庭负担。基础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多重作用机制起到一定的脑保护效应,降低POCD的发生率。文章回顾了近年针刺在POCD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可能存在的几种相关机制,包括抑制神经炎症、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神经元损伤、增强突触可塑性以及调节微生物菌群脑-肠轴等。将针刺应用于POCD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随着针刺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尽快明确其作用机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POCD的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其发生机制、临床评估和干预已成为国内外卒中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卒中后缺血未波及的认知相关脑区继发性损害是造成PSCI的机制之一。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这些远隔认知相关脑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丢失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减轻这些继发性损害可改善认知功能;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卒中后远隔脑区有神经元丢失,却未发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临床影像学研究也发现这些远隔脑区的继发性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但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关系并不明确。由于远隔脑区继发性损害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且有更宽的治疗时间窗,对其行干预保护有望成为PSCI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护理的认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晚期肿瘤临终关怀需求量表》对120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癌症晚期患者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并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晚期癌症患者对临床关怀知晓率为48.33%(58/120),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年龄、学历等是影响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知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接受临终关怀则是保护因素(P<0.05)。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应对癌症晚期患者加强临终关怀,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敏感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以及与抑郁症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名(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所有被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eriFlux 5000对被试者进行8个浓度(10-5 mol/L、10-4 mol/L、10-3.5 mol/L、10-3 mol/L、10-2.5 mol/L、10-2 mol/L、10-1.5 mol/L、10-1 mol/L)梯度的前臂烟酸皮肤潮红反应测试,计算血流量值和皮肤最大反应血流量(maximal blood flow,MBF)值以及半数效应浓度对数值LogEC50。采用重复测量多重比较与简单效应分析2组8个浓度梯度的血流量值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MBF值、LogEC5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LogEC50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当烟酸溶液浓度为10-3.5 mol/L、10-3 mol/L时,对照组血流量值高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490、-4.626, 均P<0.01)。对照组LogEC50值(-3.513±0.848)低于抑郁症组(-2.776±0.568),2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96, P<0.0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词汇学习(t=-2.127, P=0.037)、编码测试(t=-3.226, P=0.002)、词汇回忆(t=-3.697, P<0.01)、故事回忆(t=-2.687, P=0.009)、图形回忆(t=-2.660, P=0.010)测试得分较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LogEC50与RBANS子测试中词汇回忆(r=-0.407,P=0.032)、故事回忆(r=-0.376,P=0.049)与图形回忆(r=-0.455,P=0.015)评分呈负相关;MBF值与图形临摹(r=0.428,P=0.023)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烟酸敏感度及认知功能均较对照者低,且认知功能降低可能与烟酸皮肤潮红反应中磷脂酶A2的信号通路紊乱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12月,选取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医学中心的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006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认知衰弱131例占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得分及是否患有糖尿病是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乌鲁木齐市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患病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对住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评估,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地干预策略,以预防、延缓或逆转认知衰弱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ML)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收治的68例WML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应用与年龄相关的脑白质改变分级量表(ARWMCRs)对WML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不同病变部位ARWMCRs评分及总分与认知功能总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病变部位ARWMCRs评分与认知功能各子项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WML患者不同部位病变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额区、顶枕区、基底节区及颞区,幕下区未发现白质病变。除基底节区以外,其余区域ARWMCRs评分及总分均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其中左额、右额、左顶枕及右顶枕区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最强(rs=-0.388、- 0.479、- 0.418、- 0.502,均P<0.01)。WML患者左额区与语言、抽象及定向力呈负相关(rs=-0.479、- 0.324、- 0.288,均P<0.01);右额区与视空间执行功能、记忆力、语言、抽象及定向力呈负相关(rs=-0.324、- 0.272、- 0.459、-0.382、- 0.352,均P<0.05);左顶枕区与视空间执行功能及记忆力呈负相关(rs=- 0.287、- 0.270,均P<0.05);右顶枕区与记忆力、语言、抽象及定向力呈负相关(rs=- 0.366、- 0.289、- 0.260、- 0.307,均P<0.05);左颞区与语言、抽象及定向力呈负相关(rs=- 0.248、- 0.372、- 0.608,均P<0.05);右颞区与抽象及定向力呈负相关(rs=- 0.525、- 0.465,均P<0.01);右基底节区与定向力及记忆力呈负相关(rs=- 0.455、- 0.275,均P<0.01);左基底节区与MoCA各子项无相关性。结论WML患者额区及顶枕区白质病变最严重,这两个区域病变所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范围也最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认知康复治疗对放射性脑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存在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既往63例确诊为放射性脑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是否接受认知康复治疗分为治疗组(认知康复治疗+神经营养药物34例)和对照组(神经营养药物29例)。治疗组除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外,每天认知康复治疗2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2周。每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检查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MoCA总分和MMSE总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3.18, P<0.01)。而且在视空间、命名、注意、抽象思维、延迟回忆、定向各方面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3.09、-3.18、-2.57、-3.52、-3.39,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辅以认知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放射性脑病患者的认知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改善作用。方法检索2019年3月之前所有已发表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有关rTMS治疗MC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筛查纳入9篇文献368例MCI患者,利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合并认知功能、情景记忆能力、词语流畅性、脑电图P300参数结局变量。结果与伪刺激相比,rTMS刺激能有效改善MCI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SMD=1.54,P=0.0009)、情景记忆能力(SMD=0.78,P<0.0001)、词语流畅性(MD=2.08, P=0.01),降低MCI患者脑电图顶中线区(Pz)的P300潜伏期(SMD=-0.44,P=0.02)和增加P300波幅(SMD=2.04,P<0.00001)。但与伪刺激相比,rTMS治疗对MCI患者记忆商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3, P=0.28);rTMS联合盐酸多奈哌齐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相比,对MCI患者记忆商(SMD=0.32, P=0.33)和P300潜伏期(SMD=-0.14, P=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MS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虽然相对对照组而言,rTMS治疗组较易出现不良反应(RR=2.20,P=0.005),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晕、头皮疼痛等,且大多在1~2 h内缓解,无明显其它不良反应。结论rTMS治疗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景记忆能力,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呼吸专科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疗认知现状。方法于2020年5—6月,基于支气管扩张症专家共识及诊疗指南设计问卷,对四川省、云南省50家医院的呼吸专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91份,收回641份,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601份(有效回收率87.0%)。调查采用电子问卷方式,由受访医师根据对该病的认知独立作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以及中医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依据相应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来评估受访医师的认知现况。结果540名(89.9%)受访医师认可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症确诊的“金标准”,但318名(52.9%)对常见影像学表现认知不全面,不同级别医院或不同学历的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影像学的认识也有一定差异(P<0.05)。仅118名(19.6%)受访医师比较了解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评估。但在比较了解该两种评分的118名受访医生中,65名(55.1%)表示不会在临床工作中主动将该评分用于患者评估。对稳定期患者,受访医师最为推荐的治疗方式是气道清除技术[410名(68.2%)],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体位引流[559名(93.0%)]。对急性加重期患者,绝大多数受访医师推荐首要治疗方式为抗生素治疗[600名(99.8%)],同时需完善痰培养[544名(90.5%)]、血炎性标志物[523名(87.0%)]等检查。504名(83.9%)受访医师认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支气管扩张症最见病原菌。对反复加重患者,385名(64.1%)受访医师认为长期抗生素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在认可该治疗方法的385名受访医生中,仅113(29.4%)名表示愿意在临床工作中为反复加重患者推荐长期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手段中,304名(50.6%)受访医师对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持有支持态度。然而,在持支持态度的304名受访医生中,仅86名(28.3%)会主动向患者推荐中医中药方案。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在对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态度和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专科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认知有所不足,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受访医师了解程度有所不同,对指南认知和临床实践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应进一步推广加强支气管扩张症的早期诊断、规范诊疗。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认知、情绪以及行为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的作用意义。方法:实验期间,我们将于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之间接收的肾内科血透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应用认知、情绪及行为干预联合护理模式,组间对比两组在护理干预成效方面的优劣。结果:统计疾病认知度和情绪评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这几方面评分中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肾内科血透患者而言,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认知、情绪以及行为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认知程度,并且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改善,优化生活状态,该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流的两种操作训练模型——离体鸡翅血管模型和活体实验鼠血管模型,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训练吻合直径小于0.8 mm的血管,特别是直径小于0.3 mm的血管,离体动物血管的灌注标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活体动物模型面临着获取困难、对后勤保障要求高的问题。以活体动物雏鸡为模型有望建立一种较为经济、低风险、高成效,可反复训练、可用于科学研究的超级显微外科模型;其分支可以满足超级显微外科领域直径小于0.8 mm的血管要求,可以模拟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接近临床真实操作。但是,活体动物雏鸡模型尚有不足之处,在技能训练或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稳定的血管模型及其评价系统,并在术中对雏鸡进行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