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使用2001-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公告为切入点,从信息披露监管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同行竞争者对处罚公告产生显著的信息传递效应,并且信息传递效应的程度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监管当局对违规公司查处的信息披露监管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性,并且这种外部性与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与同行公司对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说明信息披露监管的外部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使同行公司管理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学习行为。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监管及其外部性的相关理论,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分析师提供的增量信息是否充分的被普通投资者吸收和消化,现有的文献并未清晰的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首先验证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分析师跟踪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将普通投资者关注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分析普通投资者关注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依据机构持股比例分组进行回归分析,以期观察在机构投资者不同时普通投资者对分析师报告利用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分析师能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而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会降低股价的信息含量,同时,其无法有效的解读分析师报告;在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组中,普通投资者对分析师报告股价同步性降低的效应要弱于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组。上述发现不仅丰富了公司信息环境方面的文献,更揭示了普通投资者的信息解读效应。
简介:基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文章从四个维度(机构持股集中度、投资期限、持股稳定性及机构的独立性)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公司业绩的关系,通过联立方程控制内生性,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各类机构整体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其中,大机构投资者比小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独立机构投资者比非独立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长期机构投资者比短期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更好的治理效应,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关系更强。从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对公司业绩的动态关系研究得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波动性越小公司业绩越好。这些结果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长期、独立的大机构投资者已经积极地参与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公司业绩。
简介: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在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在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除转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外,还应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期末,应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简介:本文应用历史β模型,β=1模型,布鲁姆调整(BlumeAdjustment)模型、瓦西塞克调整(Vasicek Adjustment)模型和罗森贝格系统(Rosenberg SYstem)等五种有关股票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方法,搜集1996年1月1日-2000年12月29日期间上海和深圳市场上的292家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0年,以市场模型估计的β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各自股票的β的离差逐年扩大。同时,10个产业的β估计值的差异不大,但其离差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布鲁姆调整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其次分别是β=1模型和以β为预测变量的罗森贝格模型,再次是瓦西塞克调整模型和历史β模型。最后,以β为因变量的两种罗森贝格预测模型明显优于以收益率为因变量的罗森贝格预测模型。作者认为,β是投资决策和股市风险提示的重要信息,虽然估计和偏差调整技术有待改进,但我国必须重视股票系统性风险研究,鼓励投资服务机构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β值。同时,为提高预测β的准确性,须惩治提供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而投资者也需了解我国上市公司β的不稳定性和β自身的局限性,慎用β于投资决策,并注意选择β的各种调整和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