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PVL)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头孢克定、克拉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在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VL阳性金葡菌以及在各抗生素的1/8、1/4、1/2MIC作用下PVL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测定PVL阳性金葡菌以及在各抗生素的1/8、1/4、1/2MIC作用下PVL的表达情况。结果头孢克定、克拉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在1/8、1/4、1/2MIC作用下PVLmRNA分别降低17%、53%、81%;15%、57%、75%;25%、63%、77%;7%、15%、18%。PVL水平在1/4MIC及1/2MIC下头孢克定、克拉霉素,以及1/2MIC下米诺环素降低明显。替考拉宁对PV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对PVL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抗生素的影响不同,头孢克定、克拉霉素对PVL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亚抑菌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素美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5月间来我院就诊并最后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86.1%的新生儿败血症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远多于其他菌种,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达97.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不良反应,肾毒性3例(6.9%),耳毒性1例(2.3%)。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具有良好效果,可应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时,但存在部分不良反应。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至2012年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监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送检的分离8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ATB系统,分离株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试条,药敏结果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判读。将2010年到~2012我院临床3年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株87例进行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3年总计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7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敏感的是呋喃妥因,利福平、替考拉宁,三年来几乎无细菌耐药性,但也检出耐药菌株,应引起重视。无效的是青霉素钠、红霉素。其它抗菌素敏感性较差,几乎无效。但从三年监测结看,用药频度降低,可有效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素的耐药性。结论医院对用药频度高的药物要加大耐药监测力度,超过警戒线的抗菌素要及时停用,可有效降低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抗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分离,并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8.18%,其次分别是分泌物、清洁中段尿分别占18.18%、13.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甲氧西林的耐药率达到100%,对林可酰胺类、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也达70%、50%以上。结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及时鉴定与药敏分析,把握其耐药趋势,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诊疗方法及患儿预后的评价。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2011年5月~2014年5月)内收治的72例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判断头部CT检测结果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存在的关系。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婴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比较,轻度、中度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患儿,CT分度后的远期预后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部CT诊治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诊治 预后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相应的体征和指标做统计与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88.7%和11.3%;87.3%的脑出血发生在大脑半球,其中基底节出血占41.8%;该病病死率为8.1%;50-70岁之间患者共42例,占67.7%;22.5%、8.1%和8.1%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59.6%的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而8.1%的患者死亡。83.9%的患者在入院后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分别有59.7%、45.2%和38.7%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发现有高血压、心率失常或高尿酸血症。结论对于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常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最常见。高龄、高血压病史是该病可能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常有意识障碍、心率失常和高尿酸血症。

  • 标签: 出血性脑血管病 诊治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0例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ingtest,6MWT)距离以及心脏彩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与A峰速度比(E/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力衰竭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力衰竭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历史对照组(n=60),行西医治疗,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于防城港市中医医院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为临床路径组(n=60),行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历史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减分率、MBI评分均高于历史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疗效显著。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急性期 中医临床路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方式及抢救处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早期诊断方式、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患者的抢救处理方法。结果46例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中包括35例宫缩乏力导致,5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粘连、滞留和植入、2例巨大儿,经过多因素分析,其均与产后出血性休克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经过早期的抢救,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02±1.88)天。结论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较多,其需要医生给予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处理,争分夺秒地对患者抢救。

  • 标签: 产后出血性休克早期诊断抢救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给予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缺血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我院2013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近年来手术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增多,手术治疗损伤小,出血量少,治疗成本低且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综合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 股骨头坏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应用优质护理价值。方法本次选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n=50)与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致死、致残率高。急性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病人的预后非常关键。急性脑梗塞表现为脑低灌注,平扫CT常常显示不清、诊断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病人治疗;CT灌注成像准确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且能区分显示不可逆性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的显示为早期溶栓及治疗前后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CTA能明确显示引起脑梗塞的责任血管,对动脉的狭窄率及斑块性质的测定进行定量分析,指导临床针对性溶栓。脑灌注与CTA的联合运用能综合诊断早期梗塞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CTP,CTA,缺血半暗带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及MR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42例,对相关的MRI与CT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对比MRI与CT对出血性脑梗死疾病检测病症距发病时间、病灶大小、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分期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共取得10.83%的幕上检出率与1.67%的幕下检出率,明显低于MRI诊断46.67%的幕上检出率与64.42%的幕下检出率;相比于MIR诊断来说,CT检测在所需时间明显较少,病灶面积明显较大,检出病灶距发病时间也相对较短。结论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提供MRI与CT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MRI诊断相对敏感,能够将血肿形态、出血部位以及不同出血期等方面的指标充分显示出来,对于接下来的治疗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临床价值比较 出血性脑梗死 MRI诊断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1年1月2日~2012年12月30日之间我院收治的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35例观察组及3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对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疗效来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从血流动力学指标统计来看,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相较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氨肽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氨肽苷用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肌氨肽苷 慢性充血性心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而得出结论临床早期诊断及尽早有效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应注意防止发生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防误吸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开展防误吸管理干预,并分析其管理措施。结果本组112例患者通过防误吸管理干预后,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有患者均能康复出院。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防误吸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明显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应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防误吸管理 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