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遗产类型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文化线路的定义、特征,通过沿海防御体系、卫所空间、驿路与特定功能、海防的整体价值、及其文化交流等方面判读了明清沿海卫所,认定明清沿海卫所是一条动态特征明显的文化线路,它是由“驿路为主线、各路支线相互连通的有形线路”“以卫所为核心的海防防御体系为无形线路”及内在的历史关系串联起来的沿途各遗产要素组成的体系,该体系以军事功能为主导,以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共同构筑了一条以“海防军事”为典型、“多元文化”为辅助、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综合性文化线路,以此认识其真实性与完整性,为沿海卫所文化线路的保护提供依据。
简介:戴逸,历史学家,中国清史学界领军人物,是我国清史研究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26年生于江苏常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该校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戴逸先生一生钻研清史,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清代人物研究》等,并主编《清代人物传稿》《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大型史学巨著。2002年8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先生被任命为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2013年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简介:1978年10月17日早晨6点,我从本省离南京直线距离最远的县域——丰县最西北角一个与山东搭界的小村庄,动用了自行车、公共汽车、绿皮火车三大交通工具,历时27小时,于10月18日上午9时,终于跨进了南京师范学院的大门。在学生宿舍四舍223房间,我放好行李,坐在床沿,靠在被子上,一天的旅途疲惫顿时消失,觉得很享受、很幸运、很幸福,但这幸福来得并不顺畅。艰难的求学历程1960年,我已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但我的父母为此事曾久久难以决断。那时是人民公社化下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体制,社员在生产队凭劳动工分分粮。我们村土地与山东邻村交界,属于交通闭塞、水利不达、靠天吃饭的边角地带,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