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筛选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关键基因。方法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中,获取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基因芯片数据GSE54514,采用R语言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包构建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筛选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并对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622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GO富集分析显示该模块中的基因与髓系细胞的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相关;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最后通过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在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性最高的模块中筛选得到15个枢纽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脓毒症预后高度相关的15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与调节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基因 计算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8(lncRNA SNHG8)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NHG8和微小RNA(miR)-224-3p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和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SNHG8和miR-224-3p的靶向关系。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肾癌细胞系ACHN、786-O和A498中SNHG8高表达(1.05±0.09比4.58±0.47、6.19±0.52、5.37±0.48,t=22.130、29.219、26.538,P<0.05),miR-224-3p低表达(1.02±0.08比0.53±0.07、0.41±0.06、0.47±0.08,t=13.829、18.300、14.584,P<0.05)。与si-con组相比,si-SNHG8组,肾癌细胞786-O中MMP-2、Ki-67、MDR1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69.86±6.37)%比(96.42±9.26)%,t=7.089,P<0.05],迁移和侵袭数[(175.64±12.20)个比(292.70±20.45)个、(92.81±8.38)个比(147.24±15.93)个,t=14.748、9.072,P<0.05]降低,凋亡率升高[(19.48±2.28)%比(4.28±0.64)%,t=19.256,P<0.05],顺铂IC50值降低(1.47±0.14比7.81±0.22,t=19.454,P<0.05)。过表达miR-224-3p后,肾癌细胞786-O中MMP-2、Ki-67、MDR1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67.36±8.65)%比(98.24±9.53)%,t=7.198,P<0.05],迁移和侵袭数[(155.81±16.67)个比(274.73±28.61)个、(72.96±8.35)个比(156.61±14.28)个,t=10.774、15.170,P<0.05]降低,凋亡率升高[(18.49±2.28)%比(4.67±0.63)%,t=17.527,P<0.05],顺铂IC50值降低(1.79±0.15比6.72±0.26,t=49.273,P<0.05)。结论沉默SNHG8可抑制肾癌细胞786-O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miR-224-3p有关。

  • 标签: 核仁小RNA宿主基因8 微小RNA-224-3p 肾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凋亡 顺铂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例FH患者,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豆固醇和谷固醇含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ymol软件对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并使用Uniprot Modelling软件行蛋白结构建模。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贫血合并多部位黄色瘤、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血涂片示异型红细胞、大血小板散在可见;血清TC、LDL-C、豆固醇和谷固醇浓度均升高[分别为8.54 mmol/L(正常值2.3~5.7 mmol/L)、4.84 mmol/L(正常值1.3~4.3 mmol/L)、44 μmol/L(正常值1.0~10 μmol/L)、28 μmol/L(正常值1.0~15 μmol/L)]。基因测序示:LDLRAP1:NM_015627.2:exon 4 c.415 C>T(p.Q139X),该纯合突变形成的蛋白截断体丢失多个稳定蛋白结构区域,不具备正常功能。同时,先证者发现ABCG8基因变异:exon13 c.1895T>C(p.V632A),exon8 c.1199C>A(p.T400K)。2例家系成员HDL-C增高(Ⅱ5:2.33 mmol/L,Ⅱ6:2.96 mmol/L);3例带ABCG8基因变异的成员豆固醇(Ⅱ8:23 μmol/L,Ⅱ7:24 μmol/L,Ⅰ2:18 μmol/L)、谷固醇(Ⅱ8:41 μmol/L,Ⅱ7:33 μmol/L,Ⅰ2:45 μmol/L)轻度增高。结论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FH患者,可出现植物固醇浓度异常,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家族史及LDL-C、植物固醇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植物固醇血症 贫血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中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的57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1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资料,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方法在CTC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其中56例肺癌患者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方法进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CTC检出率为93.0%(53/57),良性疾病组CTC检出率为28.6%(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cut-off为CTC≥1/3.2 mL外周血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0.906,95%CI:0.833~0.980,P<0.01)。Ⅲ~Ⅳ期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23)。CTC阳性率和第7、8号染色体多体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和EGFR突变状态无显著相关性。EGFR突变组患者的CTC检出数目显著高于EGFR无突变组[(6.5±1.1)比(3.7±0.7),P=0.045],且突变组CTC检出数目≥5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2.0%比19.4%,P=0.010)。结论检测第7、8号染色体多体CTC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且CTC检出数目与患者的TNM分期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相关。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细胞,循环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染色体,人
  • 简介:摘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有效控制HIV感染,但仍无法完全清除人体内的HIV。鉴于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HIV感染靶细胞中的作用,可将基因编辑技术运用于修饰CCR5基因,包括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等,从而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此外,修饰CCR5基因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为艾滋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CR5 基因编辑 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在亲子鉴定实践时常遇到1-2个基因座不相符合的情况,等位基因丢失为导致不符合的原因之一1。正确区分等位基因丢失情况直接影响对鉴定结果的评价。等位基因丢失与模板DNA多态性、碱基的插入或缺失有关.本文分析了一例等位基因丢失案并用Sanger测序表明引物3’端附近多态性导致的等位基因丢失。

  • 标签: Sanger测序 亲子鉴定 等位基因丢失 短串联重复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的NPMI(核仁磷酸蛋白)和FLT3(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80例成人白血病(AML)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初次治疗时收集骨髓单个核细胞并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将其各自扩增为FLT3和NPMI基因,并用毛细管电池方法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FLT3基因突变:在5 ul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于20 g/L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观察患者基因突变特征。结果:80例患者中,其中初诊白血病患者中FLT3+共检测出56例(70.0%),中正常核型白血病患者有41例(82.0%)高于异常核型白血病患者15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与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相关的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先证者妹妹听力正常,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不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评级,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可能为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原因。

  • 标签: 双基因遗传 Usher综合征1D/F型 CDH23基因 PCDH15基因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R=0.46,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MYC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YR2基因突变致婴儿癫痫的临床及基因型特征,探讨RYR2基因突变和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于2020年12月、2022年5月收治的2例癫痫伴RYR2基因突变婴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均为婴儿期(出生后4个月、9个月),表现为反复抽搐,发作时无诱因,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异常但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作间期脑电图示异常放电,应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全外显子测序发现1例患儿RYR2基因c.14767A>G(p.Met4923Val)杂合错义变异,1例患儿RYR2基因c.14014A>G(p.Met4672Val)杂合错义变异,2例患儿均未发现其他已知癫痫致病基因突变。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指南评价2个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PS2+PM1+PM2+PP2+PP3)。结论RYR2基因可能是一种新的癫痫致病基因

  • 标签: RYR2基因 癫痫 致病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肌病中心,经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NEB基因检测,并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1例杆状体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有6例分别来自2个家系。患者就诊年龄为11~52岁,发病年龄为6~23岁,病程为5~35年。神经系统检查:11例患者中8例有高腭弓长脸型,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低,近端肌力Ⅲ~Ⅴ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近端肌力Ⅱ~Ⅳ级,远端肌力Ⅲ~Ⅴ级。均无吞咽困难和呼吸肌受累。11例患者中有7例行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有萎缩肌纤维和代偿性肥大纤维,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7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杆状体聚集。5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均发现肌原纤维间有杆状体聚集,且多位于Z带附近,未发现有核内杆状体。11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致病基因NEB,并且共检测到9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中外显子区域突变位点8个,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1个。其中c.21522+3A>G位点突变10例,c.1623delT位点突变3例,c.17611C>T位点突变3例。其余位点c.4417C>T、c.2549delA、c.21065dupA、c.3520G>A、c.20943G>A、c.192G>A突变各1例。结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的临床表型有较大的异质性,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聚集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内含子区域的c.21522+3A>G位点是本组NEB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c.17611C>T、c.2549delA、c.3520G>A、c.21065dupA、c.20943G>A和c.192G>A为NEB基因新的突变位点。

  • 标签: 杆状体肌病 NEB基因 病理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CEDNIK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1例CEDNIK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的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位点后对家系成员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结合已报道的CEDNIK综合征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性,1岁4个月,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小头畸形、喂养困难、重度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双眼内斜视、感音神经性耳聋、皮肤鱼鳞病及角化病、左侧隐睾。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先天发育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SNAP29基因存在c.383dupT(p.E129Rfs*5)纯合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其父母均携带上述杂合变异,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共报道了29例CEDNIK综合征患者,包含8种SNAP29基因突变类型,目前尚无中国病例报道。本例患儿携带的c.383dupT(p.E129Rfs*5)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本例患儿的临床表型符合CEDNIK综合征,SNAP29基因c.383dupT(p.E129Rfs*5)新变异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CEDNIK综合征 SNAP29基因 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X基因嵌合变异致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1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同时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家系3人的全外显子测序(trio-WES),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对可疑变异进行家系验证,分析其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男性,5岁1个月,因间断抽搐4年6个月入院,头围48 cm,四肢肌张力稍高,智力、运动发育均落后,头颅MRI显示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患儿DCX基因存在半合子嵌合变异(嵌合比例44%)c.148A>G(p.k50E),口腔黏膜及尿液分析嵌合比例分别为38.2%和44.8%,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位点国内外未见报道。结论DCX基因嵌合变异可致男性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DCX基因c.148A>G(p.k50E)变异可能为先证者的病因,该变异扩充了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经典无脑回畸形和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 DCX基因 嵌合变异 男性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人不同发育阶段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胎龄28~32周胎儿、4~12岁少儿、35~55岁成人3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每组10例。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表皮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整合素β1、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Trizol一步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电泳质检。制备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以2倍差异表达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择明显上调或下调的基因,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相关基因。结果与少儿组比较,成人组差异表达基因1808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089个、下调的基因719个,已知基因1462个、未知基因346个。少儿组样本与胎儿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4534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783个、下调的基因2751个,已知基因3577个、未知基因957个。根据基因功能分类,成人组与少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128类,少儿组与胎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216类。1104个基因在胎儿组、少儿组与成人组样本中呈持续差异表达,根据基因功能分为32类。实验检测到持续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4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上调状,75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下调趋势。实时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体外培养的胎儿、少儿与成人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明显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及皮肤创伤修复能力不同密切相关。

  • 标签: 表皮 干细胞 基因 芯片分析技术 发育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基因佐剂hGM-CSF基因编码蛋白的的HEK293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双顺反子pIG250-GM真核表达质粒导入HEK293细胞中;经持续G418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600μg/mL的G418压力筛选后,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表达G250的阳性细胞;ELISA方法检测到pIG250-GM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GM-CSF的表达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到G250蛋白的表达,分子量约54Ku,与预期大小相符。结论成功建立可稳定表达肾癌G250基因与细胞因子GM-CSF基因的HEK293细胞系,为研究防治肾癌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肾细胞癌 G250 HGM-CSF G418抗性 HEK293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XNIP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分析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与Kiss-1基因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均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伴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DukesC、D组TXNIP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和DukesA、B期组(P<0.05)。结论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正相关,TXNIP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转移抑制基因Kiss-1具有相近的生物学功能,对结直肠癌的转移存在抑制作用。

  • 标签: TXNIP基因 Kiss-1基因 结直肠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GCE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期起病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共同收集的9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以及多重链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确诊的SGCE基因变异导致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随访,对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例患儿中男4例、女5例,起病年龄1岁~3岁2月龄。首发症状为肌阵挛者4例,肌张力障碍者5例。病程中,9例均有肌阵挛症状,8例有肌张力障碍症状。8例肌阵挛表现为双上肢不自主抖动。6例病程中曾有下肢突然抖动一下,导致步态不稳甚至跌倒。肌张力障碍症状表现为行走姿势异常,其中5例右下肢受累,3例左下肢受累。3例有阳性家族史。9例患儿智力发育均正常。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正常。基因结果示9例携带SGCE基因变异,其中3例为移码变异,2例为无义变异,2例为错义变异,1例为大片段缺失变异,1例为剪切位点变异;7例为遗传性变异,均为父源,2例为新生变异。治疗上,8例加用美多芭口服,6例肌阵挛较前有所减少,走路姿势不同程度改善。4例加用硝西泮,2例有效。结论SGCE基因变异可导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多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起病,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均可为首发症状。非癫痫性肌阵挛是其突出症状,且有上肢优势特点。绝大多数病程中伴肌张力障碍,部分肌张力障碍可自行缓解。SGCE基因为母源印记基因,遗传性变异多为父源。

  • 标签: 肌阵挛 张力障碍,变形性肌 基因,SGCE 印记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CNA2基因相关发育及癫痫性脑病(DEE)患儿的基因型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KCNA2基因变异阳性的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基因型及脑电图特点。结果8例KCNA2基因变异的癫痫患儿中男5例、女3例,起病年龄1日龄~11月龄,末次随访年龄4月龄~7岁2月龄。共检测到c.1214C>T(功能缺陷型)和c.1120A>G(功能获得型合并功能缺失型)两种变异类型。6例(例1~6)携带c.1214C>T基因变异,起病年龄为5~11月龄,均出现多种癫痫发作类型,起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起病后均有不同程度倒退;可获得的首次脑电图记录示2例为Rolandic区放电,1例为Rolandic区合并广泛性放电,2例为后头部著的广泛性放电(均在病程中逐渐合并或转移至Rolandic区),1例为后头部合并广泛性放电。5例病程中Rolandic区放电达到睡眠期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6例至末次随访均仍接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其中2例分别在6岁8月龄和5岁8月龄时发作控制。2例(例7、8)患儿携带c.1120A>G基因变异,均在1日龄起病,表现为癫痫发作频繁且难以控制,自幼严重发育落后,均有小头畸形,例8前额宽;至末次随访均仍有频繁发作;例7起病早期脑电图为颞区放电,末次随访3月龄时为后头部和颞区为主多灶性放电,例8起病早期脑电图正常,2月龄复查示爆发抑制,末次随访1岁时为后头部放电。结论KCNA2基因变异可导致伴有多种癫痫发作类型的难治性DEE。功能缺失型c.1214C>T变异最为常见,临床表型为婴儿期起病,脑电图病程中常出现Rolandic区的ESES放电现象;c.1120A>G变异为功能获得型合并功能缺失型,患儿为新生儿期起病,表型与前者有重叠但程度更重。

  • 标签: 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突变 脑病 基因,KCNA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NRP-1基因与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NRP-1RNA干扰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NRP-1在膀胱癌中的功能机制。方法构建NRP-1干扰载体,包装至慢病毒并感染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经典的MAPK信号通路及JNK信号通路在NRP-1干扰后蛋白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ARK信号通路中,NRP-1干扰后Ras的蛋白表达量及其下游的p-Raf表达量下降;ER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下游金属机制蛋白MMP-9的分泌下降;p-JNK、p-c-jun、CyclinB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Bax/Bcl2表达量比例上升,Caspase3表达量增多。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1479条,上调599条,下调880条,癌症通路中相关基因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明显改变。结论NRP-1在膀胱癌细胞中可以通过MAPK通路,以及通过调控BIRC3、CDK2、CDK4、CDK6、CCNE2、FOS等基因的表达,调节包括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为以NRP-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NRP-1 膀胱尿路上皮癌 基因芯片 MAP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