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行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研究前采用1:1随机双盲法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以及观察组(47例),根据分组情况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手术方案,并采用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在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等各项指标的对比上,观察组均较优,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开展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降低术后疼痛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收集100例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急性胆囊炎50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急性胆囊炎5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胆囊切除手术实施的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道蠕动的时间、手术操作过程出血量;治疗前后患者胆囊炎血清炎症指标、生存质量;并发症。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胆囊切除手术实施的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恢复正常胃肠道蠕动的时间、手术操作过程出血量、并发症、胆囊炎血清炎症指标、生存质量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过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治疗时间,加速恢复,减少手术的出血,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子宫肌瘤患者(共60例)。研究时间开始于2020年1月,结束于2020年12月。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30例应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手术前,两组卵巢功能、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后,实验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雌激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雌二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感染、性功能障碍以及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近期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传统开腹手术。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Patey术式与 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对 4年间收治的 7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 Patey术式与 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Auchincloss术式加胸大肌劈开组对第Ⅲ组淋巴结的清扫明显优于 Patey术式组 (p< 0.05)。结论 在 Auchinclos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劈开胸大肌清除第Ⅲ组淋巴结,与 Patey术式组比较淋巴结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者。有利于更精确的进行病理分期和预后估计,有利于正确指导术后综合治疗,亦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47.92±11.34)min,对照组为(62.98±15.43)min;观察组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0.79±9.96)ml,对照组为(45.24±12.38)ml;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为52.94%;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2.94%,对照组为11.76%。结论: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燥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胸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489例,于术后麻醉复苏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症状,同时记录其治疗、麻醉情况及疼痛程度,开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9例患者中,共计181例患者于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症状,发生率为37.01%,患者烦躁评分为(2.23±0.17)分,以患者麻醉复苏期出现烦躁症状为因变量,以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尿道刺激、气管导管、麻醉药物残留、催醒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麻醉复苏期烦躁现象(均P<0.05)。结论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烦燥主要受疼痛、尿道刺激、气管导管、麻醉药物残留、催醒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镇痛护理、气管导管护理、尿管护理及麻醉护理干预等措施,避免烦躁现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管理方法。方法近年共收治开胸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术后在排除乳糜胸及活动性出血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采用胸管持续开放引流的方法,当24小时引流量小于200ml时拔管;试验组采用胸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的方法,当24小时引流量小于200ml时拔管。观察二组在术后一周内每天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术后第1、3、7天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指标上的差别。结果术后一周每天平均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第1、3、7天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两组均有偶发胸腔包裹性积液,无显著差异。结论开胸术后在排除乳糜胸及活动性出血的基础上,采用胸管定时开放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可行而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09~2018.07期间收治90例纵膈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研究组则实施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将两组手术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具有诸多优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备重要临床实施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在开胸全麻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科开胸全麻手术的33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快速康复组(各168例),快速康复组以《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6版)》指南与共识为指引,不断改进心胸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程序,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的处置采取了一系列的优化护理程序,包括完善的术前准备个性化的术前宣教,呼吸功能训练,术前营养支持,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安排;术后的个性化护理早期拔管,术后疼痛的管理,早期活动,呼吸功能管理,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探讨快速康复在开胸全麻手术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指引对开胸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资源,快速康复将成为心胸外科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介:摘要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伴有心功能不全,肺功能差,开胸术后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呼吸功能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低体重患儿受上述影响更甚,极易造成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不当更能导致患儿死亡,因此高效全面的呼吸道护理必不可少。
简介:开胸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视野,易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术后呼吸道的分泌物明显增多、粘稠,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通过有效的胸部体疗,可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减少胸腔积液,促进术后恢复;又可以增加患者肺容量,改善了肺通气和肺换气,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通过行为干预,帮助特定人群树立健康观,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013年1月~6月我科对288例开胸术后患者着重进行胸部体疗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80例,按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休息时和咳嗽时术后2、6、12、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指标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可抑制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