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36例本院(2018年3月-2020年9月)接收的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226.42±18.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72.34±19.07)ml,术后平均留置尿管的时间(15.24±6.73)d,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1.96±2.28)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35±2.37)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1.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应用三孔法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仅对患者造成较小的损伤,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基于不同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基于手术指标、不良反应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指标具备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指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数据指标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腹腔镜下三孔法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对于患者症状的控制作用显著,有利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的缩短,患者康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病症,我们探究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共计8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44例患者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住院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减少了一定的手术时间,各项指标疗效更高;且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64%)之间有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囊肿患者来说,治疗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临床的治愈率较高,病情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患者,患者按常规做其他术前准备,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查肝功等,根据情况选择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液体疗法及能量支持,应用胃复安等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结果20例患者术后l-4天肛门排气(平均2天),4例有恶心症状3天。胆囊切除术病人,不常规胃肠减压是安全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并不增加病人腹胀,不延迟肛门排气时间。结论对非急性期择期手术者采用在无胃肠减压下进行胆囊切除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其他脏器没有过度干扰,所以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良好,因此无胃肠减压下行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0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207例面肌痉挛行MVD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无一例死亡,15例(7.2%)在术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给予加压包扎(13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头高脚低位(2例)处理后出院时积液基本消失,48例(23.2%)出现面瘫,20例(9.7%)出现听力下降,12例(5.8%)出现耳鸣。术后随访1~7.3年,(4.2±2.7)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0例(4.8%)仍有听力障碍,其中6例(2.9%)为耳聋。结论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听力下降是MVD的主要并发症,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可逆转,听力障碍是远期主要的并发症,术中注重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采用 CT检测骨压力范围的有效实施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50李颈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 CT辅助下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有颈椎前路椎间盘骨渣摘除融合的患者 23例,颈椎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的患者 27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采用全麻诱导方式,采用 CT基准术扫描。骨减压操作后,实施二次 CT扫描评估骨减压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当,可以实施追加手术。第三次 CT扫描,直至满意为止。结果:观察术后的 50例患者,其中 24例患者 CT评估第一次减压充分成功,未进行二次减压; 22例患者骨减压后 CT减压不到位,追加了二次骨减压手术; 4例患者骨减压二次不充分,追加了第二次减压。平均每位患者 CT扫描 1.52次。所有患者术后又做了最后一次的 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术后对 50例患者跟踪随访 6个月。术后一周平均恢复率为 60%,无减压不充分导致的二次返修手术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 CT手术扫描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压的具体范围,调整骨压不充分的病例位置,实现充分的减压,提升颈椎前路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后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份至2017年2月份来我科室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甘露醇脱水治疗,施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情况及GOS评分。结果实验组5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47.3±15.4)min;对照组55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73.5±12.2)min,t=11.927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有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Ⅴ级31例(56.36%);Ⅳ级19例(34.55%);Ⅲ级4例;Ⅱ级1例。对照组Ⅴ级21例(38.18%);Ⅳ级21例(38.18%);Ⅲ级9例(16.37%);Ⅱ级4例(7.27%)。Ⅴ、Ⅳ级实验组有50例,占90.91%,对照组有42例,占76.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颈椎前路固定手术中,采用 CT检测骨压力范围的有效实施方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50李颈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 CT辅助下颈椎前路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有颈椎前路椎间盘骨渣摘除融合的患者 23例,颈椎前路椎体全切植骨融合的患者 27例,所有患者手术前采用全麻诱导方式,采用 CT基准术扫描。骨减压操作后,实施二次 CT扫描评估骨减压手术的范围。如果骨减压不当,可以实施追加手术。第三次 CT扫描,直至满意为止。结果:观察术后的 50例患者,其中 24例患者 CT评估第一次减压充分成功,未进行二次减压; 22例患者骨减压后 CT减压不到位,追加了二次骨减压手术; 4例患者骨减压二次不充分,追加了第二次减压。平均每位患者 CT扫描 1.52次。所有患者术后又做了最后一次的 CT扫描,显示减压满意。术后对 50例患者跟踪随访 6个月。术后一周平均恢复率为 60%,无减压不充分导致的二次返修手术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 CT手术扫描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骨压的具体范围,调整骨压不充分的病例位置,实现充分的减压,提升颈椎前路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愈后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梗面积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术后1周及术后2周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1.43%,高于对照组的20.00%;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34.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简介:目的评价和总结开颅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策略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行微血管减压手术853例颅神经疾病病例,其中三叉神经痛532例、面肌痉挛295例、舌咽神经痛26例,从患者的选择、骨窗与硬脑膜切开的改良、脑脊液漏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小脑及岩静脉与听、面神经的保护等方面总结和分析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本组无死亡病列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愈率为97-31%、面肌痉挛手术治愈率为96.35%,舌咽神经痛100%,手术策略和技巧的改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的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根治颅神经疾病的有效外科治疗手段,手术策略和技巧对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作为治疗颅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进展。本文综述了MVD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显微解剖与手术技巧、神经根减压、责任动脉悬吊法及其疗效与并发症方面的现状与发展。通过精确的术前诊断、细致的显微操作及有效的并发症管理,MVD在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MVD有望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