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在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血压下降显著,基本上降到正常水平;在血压、心率上的比较中,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84%,对照组为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能够抑制左室重塑,非常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维超声成像对产前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方法,2013年7月~2017年12月,医院产科共建立档案开展孕检3987例,对比常规超声、四维超声诊断效用。结果四维超声诊断结构畸形合计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超声孕早期检出畸形74.5%(35/47)、高于常规超声40.4%(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维超声诊断孕早期不同类型的结构畸形检出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颜面部畸形检出率最低,最高为中枢神经系统。结论四维超声成像对产前胎儿发育异常特别是颜面部、四肢骨骼系统畸形的检出率更高,但是在孕早期容易出现误漏诊,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孕中晚期四维超声诊断效用。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应用价值,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产后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98例。分析胎盘植入的产前声像图特征,以及三维、二维超声检出率。结果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前壁胎盘,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维彩超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检出率受众多因素影响,如胎盘位置、胎儿位置、检查者手法及孕周大小等,产前诊断漏诊率高,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尤其是三维能量多普勒,在产前诊断胎盘植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ransvaginalultrasoundfour-dimensionalhysterosalpingo-contrastsonography,TVS4D-HyCoSy)发生逆流的原因,为减少造影剂逆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18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TVS4D-HyCoSy检查时发生逆流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输卵管通畅性、不孕类型、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干净天数、官腔异常、官腔手术史、盆腔手术史及宫外孕病史与逆流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80例不孕患者中有67例患者出现逆流,其中16例双侧通畅,13例双侧阻塞,12例单侧不通合并另一侧通而不畅,12例双侧通而不畅,单侧通而不畅l0例,单侧阻塞4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是无双侧不通发生逆流的8.817倍(p<0.05)。结论TVS4D-HyCoSy能更好地鉴别逆流图像,适时选择造影时间、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的损伤会减少逆流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肘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可疑性骨折、脱位肘关节创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确诊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对扫描图像进行MPR、VR和SSD观察。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及CT随访检查,确诊27例患者有骨折,共36处骨折,其中肱骨下端骨折16处,尺骨近端骨折11处,桡骨近端骨折9处;27例骨折患者中,MPR、VR、SSD图像能立体和直观地显示骨折线与骨折块,以及发现在受累的关节腔内游离的小骨碎片。MPR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19例患者伴有肘关节囊积液、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等病症。而3例未骨折的患者,MPR图像也显示出现肘关节囊积液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的患者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肘关节骨折的情况,避免或者减少肘关节骨折中的误诊及漏诊,提高肘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并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在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期间三维 CT重建技术运用可行性。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08月~ 2020年 02月收治的 68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 ;治疗组( 34例):采用三维 CT重建技术给予正畸治疗配合 ;对照组( 34例):采用常规扫描方式给予正畸治疗配合 ;就组间阻生牙、牙骨变形、埋伏牙、牙缺失以及其他牙齿畸形检出率展开对比。结果 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阻生牙、牙骨变形、牙缺失以及其他牙齿畸形检出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组埋伏牙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明显( P<0.05)。结论 三维 CT重建技术有效应用,可实现口腔正畸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促进,对于埋伏牙检出率可以确保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有效治疗以及预后。 【关键词】三维 CT重建技术 ;口腔正畸治疗 ;牙齿畸形检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3D CT reconstruc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February 2020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34 cases):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operation was given by 3D CT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operation was given by conventional scanning metho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impacted teeth, tooth bone deformation, embedded teeth, tooth loss and other tooth deformit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impacted teeth, tooth bone deformation, tooth loss and other tooth deformiti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embedded teeth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3D CT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ensure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embedded teeth,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发展一种通过三维形态学参数评价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新方法。方法:将采集的12名健康志愿者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均分为二份,一份加入200μmol/L乙酰水杨酸(ASA)处理作为实验组,另一份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小板进行洗涤纯化。将纯化血小板加入Ⅰ型胶原蛋白修饰的反应池中在静态条件下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形状测量激光显微系统观察分析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三维形态。同时,通过光透射浊度法(LTA)分析血小板功能。结果:本技术可在无标记情况下获取血小板聚集体的形貌、高度及三维形态图像数据,并可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参数;ASA处理能明显改变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显著降低(t=8.97,P<0.01),而横截面积改变不显著(t=1.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体积截断值为1395μm3时鉴别ASA抑制功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75%,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LTA方法测试的聚集度参数。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A抑制血小板聚集行为的三维形态学分析方法将为后续研究和临床评价ASA抗血小板聚集效应提供新的分析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时间为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在门诊进行治疗的银屑病患者 74例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一用药组(使用阿维A进行治疗)和联合用药组(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每组 37例,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94.59%)明显比单一用药组( 78.38%)高(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PASI积分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用药组的 PASI积分明显比单一用药组低( 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维 A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降低 PASI积分,可在临床治疗时推广应用。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功能化研究的深入与纳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纳米材料小尺寸、高灵敏度和特殊性能的新型纳米器件相继问世,并在能量转换和信息传感等新型电子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发展新的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发现和揭示纳米材料与纳器件基本结构单元在服役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演变规律,进而归纳和总结纳器件服役行为成为纳米材料与器件走向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y,SPM)、扫描电子束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等传统表征技术与微纳加工技术、电学测量系统相结合,精确模拟纳米材料的服役条件,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性演变规律的原位研究,是揭示纳米材料的损伤与服役行为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采用SEM和SPM表征手段下原位研究一维ZnO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学及力电耦合效应下的损伤与服役现象、性能演变规律及损伤基本机理。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