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探讨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合的数目和位点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选取北京市道培医院10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分别根据供受者HLA-A/B/C/DRB1/DQB1位点0-3个等位基因不合和HLA-C位点的不同,分组统计移植后1年以上总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表明:①按供受者HLA等位基因水平10/10全相合组(30例)与9/10相合组(32例),8/10相合组(31例)以及7/10相合组(8例)分组比较,10/10和9/10组的1年以上总活存率(OS)较8/10组(78%and82%vs50%,p=0.39)增多;10/10组、9/10组和8/10组复发率为16%和18%vs20%;10/10组没有Ⅱ度以上GVHD发生,9/10和8/10组10%左右。7/10组虽然病例数少,缺乏统计学意义,但结果证实安全有效。②)对比HLA-C位点等位基因不合组与HLA-10/10全合组,HLA-C不合组有延长1年以上总生存率(77%vs85%,p=0.30),降低复发率的趋势(8%vs17%,p=0.47),其Ⅱ度以上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0%vs25%,p=0.006)。③按抑制性KIR的配体HLA-C1/C2将HLA-10/10组与HLA-C一个等位基因不合组按供受者HLA-C1/C2match和mismatch分为两组(37例和5例),发现1年以上总生存率、复发率,GVH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8%vs80%,14%vs20%,和5%vs20%)。结论: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相合数目0-2个情况下,数目越少,1年以上生存率越高,复发率和急性GVHD无明显差异。7/10组是安全的。HLA-C不相合组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减少复发和延长生存率的趋势,但其原因是否与抑制性KIR与其配体HLA-C1/C2有关,尚待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L1A1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研究COL1A1下调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8例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细胞系T24、UM-UC-3,以及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COL1A1 mRNA及预测miRNA表达水平;敲减COL1A1和阴性对照转染T24,通过 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COL1A1上游miRNA, miRNA-29b-3p mimic转染 T24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检COL1A1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29b-3p和 COL1A1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COL1A1敲减后,明显抑制 T24增殖、迁移;生信预测miRNA-29b-3p与COL1A1靶向结合证据最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miRNA-29b-3p过表达之后,COL1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NA-29b-3p靶向 COL1A1 mRNA的 3'非编码区。结论:相较于癌旁组织,COL1A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miRNA-29b-3p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miRNA-29b-3p通过靶向下调COL1A1实现抑制膀胱癌进展,从而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LCE1基因突变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分析1例确诊激素SRNS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Sanger测序验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患儿,8月龄,确诊为SRNS,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患儿PLCE1复合杂合突变c.1000dup和c.5305C>T,Sanger测序验证显示c.1000dup位点杂合变异来源于父亲,c.5305C>T位点杂合变异来源于母亲。通过分析本次检测出的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c.1000dup变异为新发突变。结论 PLCE1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SRNS,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可作为一种敏感的SRNS分子诊断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青少年错合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70例确诊为错合畸形的青少年,再选同时段70例发育正常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观察这两组之间IGF-1的差异。结果 错青少年颌畸形组IGF-1水平为(300.49±102.34)ng/ml,同时段发育正常的青少年组IGF-1为(180.67±78.6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在青少年错颌畸形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PA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10.0%,在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33.3%和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5.0%。大肠癌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及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P〈0.01),且高于伴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1)及伴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低分化大肠癌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患者(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Dukes分期中的C期和D期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A期患者(P〈0.05)。结论PAK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生长的作用及其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rhGH组、rhGH+阿霉素(ADM)组及ADM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MTT比色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等手段,测定不同浓度的rhGH及其与ADM合用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生长曲线、细胞抑制率及其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rhGH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分裂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生长曲线、CyclinD1蛋白表达不随rhGH浓度的增加而升高;rhGH+ADM组与AD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曲线、CyclinD1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度rhGH组相比较,单用ADM或rhGH+ADM对该细胞的抑制率增加,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分裂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对CyclinD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vesselendothelialhyaluronanreceptor-1,LYVE-1)都是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其中LYVE-1是新近发现的较特异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但目前国内外关于LYVE-1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也未见有关LYVE-1、VEGF—C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探讨VEGF—C和LYVE-1的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卵巢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治疗难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作者分析PARP抑制剂在BRCA1/2突变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引用进展。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卵巢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治疗难度较高,预后效果较差。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篇文章,作者分析PARP抑制剂在BRCA1/2突变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PARP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引用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化检验中应用HbA1c免疫比浊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病例选择时间为2020年4月的2021年6月,病例为120例年龄20到40岁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采用HPLC 亲和层析法的对照组和HbA1c免疫比浊法的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检验后效果的差异进行对照。结果:在血糖检验结果方面,两组患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检测值和精密度更好,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个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中应用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超声科内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的1~6个月婴儿250例(500个髋关节)作为研究对象,1~4个月的婴儿(200例,400个髋关节)进行超声Graf法检查,5~6个月的婴儿(50例,100个髋关节)则同时行超声Graf法检查与X线检查,分析纳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检出率,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筛查结果。结果:超声Graf法筛查结果为,婴儿髋关节阳性率为6.80%(34个髋关节),其中男婴髋关节5个(14.71%)、女婴髋关节29个(85.29%),女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