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手术治疗的Merkel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并依此建立列线图用于预测患者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方法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库(SEER)提取1 271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70∶30的比例分为建模组(891例)和验证组(380例)。使用R软件拟合Cox回归模型,确认预后因素并绘制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用C指数(C-index)进行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用校准曲线进行评价。最后将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第八版TNM分期系统进行对比。结果多因素Cox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N分期、M分期、婚姻状态和放疗均和总生存率相关。我们将上述预测因素纳入预测模型,结果发现,新模型对于生存率的预测能力优于最新版的TNM分期:建模组使用新模型进行生存率预测的C指数为0.72,使用TNM分期的C指数为0.64;验证组使用新模型进行生存率预测的C指数为0.73,使用TNM分期的C指数为0.63。两组的校准曲线表现优异。结论包含综合评价指标的新模型对于Merkel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优于传统的TNM分期。该新模型可协助医师更准确判断患者预后,协助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565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生存率。方法:对856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是近三年江西省肿瘤医院肺癌患者,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中位生存期等。结果:在患者中常见男性,多数存在吸烟史,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最少的病理类型是小细胞肺癌,在首次确诊时,多数为Ⅲ、Ⅳ期,多数患者实施手术。生存分析显示,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在52.00%(4454/8565)、29.00%(2484/8565)、18.00%(1542/8565)。结论:对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加强重视,积极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将有效的治疗手段采取,可以将患者的预后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患者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以获得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90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从单因素及多因素对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从单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年龄、职业、病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胰瘘、术后肝衰、化疗、免疫治疗、有无肝转移、肠系膜上血管有无侵犯等为有效变量。多因素分析得出,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胰瘘、术后肝衰、化疗、免疫治疗等为有效变量,这些变量为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且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对于胰腺癌患者应进行早期的确诊,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简介:摘要目的对启东市1972~2016年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病例作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启东市癌症登记报告系统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66 386例登记资料,以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追踪生存结局,按性别、年龄别、肿瘤部位别和诊治医院级别进行分析。结果启东市1972~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恶性肿瘤共计66 386例,占同期全人群恶性肿瘤病例的56.66%。老年人恶性肿瘤5、10年观察生存率(OSR)分别为14.52%及9.53%,相对生存率(RSR)分别为19.76及18.92,其中男性5年RSR为16.98%、女性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3,P<0.001)。男性和女性的5年RSR,分别从1972~1976年的7.53%和15.83%,提高到2012-2016年的28.06%和39.0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及8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5年RSR分别为22.84%、20.53%、17.74%、18.30%、18.02%及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7,P<0.001)。前10位主要恶性肿瘤中,5年相对生存率(RSR)较好的为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较差的为肝癌、食管癌、肺癌及胰腺癌。2002~2016年与1972~1986年比较,5年RSR绝对值提高较多的为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膀胱癌,其次为胃癌、恶性淋巴瘤、肝癌、食管癌、肺癌,未见提高的为胰腺癌。区乡级、县级市、地市级(三甲)及省部级(三甲)医院诊治患者的5年RSR分别为13.97%、23.71%、26.12%和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93,P<0.001)。此45年间,5年观察生存率(OSR)的恶性肿瘤生存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88%(t=6.75,P<0.001),5年RSR的AAPC为3.69%(t=7.44,P=0.001);其中男性5年RSR的AAPC为3.91%(t=9.66,P<0.001),女性AAPC为3.42%(t=6.08,P=0.001)。各年龄组5年RSR的AAPC值:60~64岁为4.08%,65~69岁为4.18%,70~74岁为3.91%,75~79岁为3.12%,80~84岁为3.81%,85岁及以上为0.51%;除85岁及以上外(P=0.615),其余各年龄组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启东当地的主要恶性肿瘤负担,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45年来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年人恶性肿瘤生存率的提高可能与诊治水平及诊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关。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存率已经不是临床衡量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临床的研究重点。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肾脏疾病阶段,肾移植及血液净化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肾移植肾源有限,治疗费用昂贵,治疗风险较高,加上进行肾脏移植后排斥反应及抗排斥治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临床只有少数患者接受肾移植治疗。因此,血液透析是当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该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其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忍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痛苦,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合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及PFNA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6-2022.6期间,本院接诊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方式,所有患者被划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0),一组为观察组(n=30),前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组,采取内固定治疗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术中出血量对比,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为(478.0±41.9),观察组,其术中出血量为(349.0±37.9),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参照组,其术后并发症概率为33%(10/30),观察组,其术后并发症概率为6%(2/30),两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采取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效果突出,强化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策略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净化对重症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护理实践的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100名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未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100名重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血液净化组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优化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强调了护理团队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和严格的护理操作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