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目次一、规定一般人格权的基本要求二、我国民法典应如何一般人格权的具体内容三、一般人格权的不确定性及克服一般认为,一般人格权是对人格权精神的高度抽象与概括,一般人格权的标的是概括性的人格利益,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内容是不可能列举穷尽的。要对一般人格权的内容进行表述,必须采用高度概括的方式,才能将其广泛的内容涵括进去。在当前我国民法典立法中对于应当规定一般人格权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应当如何规定一般人格权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当前我国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关于人格权的一般规定之第2条:"自然人、法人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②二是王利明主编的《中国人格权法草案专家建议稿》第2条:"自
简介:本文选取山东地区2个Ⅲ类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探及土层剪切波速等资料,将土层厚度按5个深度段,每个分段给出了4个土层剪切波速的改变量,通过改变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建立了19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深度段,不同概率水平下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深度段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化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土层剪切波速的改变在1-10m、11-40m和地震输入界面处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较大;其中,41-70m和71-100m两个深度段剪切波速的改变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影响小;在土层深度1-10m时,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大,剪切波速的改变与峰值的改变呈负相关;在其它深度段,剪切波速降低,峰值变小,剪切波速的改变与峰值的改变呈正相关.剪切波速的改变在1-10m和11-40m两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较大;在41-70m、71-100m和地震输入界面三个深度段对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影响很小.
简介:单个成藏层带的勘探结果表明,虽然油气发现规模变化很大,但其分布的某些性质对评价未钻探的远景圈闭有用,例如P99的上限。但这样的信息很少成为未钻探远景圈闭评价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其纳入工作流程,历史数据就可以帮助限定与储层特性有关的自然分布,还可帮助控制地质和商业风险。在评价新远景圈闭时,可以计算高值情形的确定性储量体积,但获得这种储量的概率其本身主要是猜测性的;而低体积情形的计算更难控制。因此,概率方法已成处理勘探不确定性的标准方法。但在确定圈闭规模或含油气岩石总体积(hobGRV)时存在一个问题,由盖层位置、储层和流体界面的综合累计概率所确定的分布更为如此,因为在钻探之前,我们没有这些界面的直接数据。遗憾的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所以我们开发了一种质量控制手段,它利用确定性输入参数来检验概率输出结果的真实性。这种手段可以称为实点资源迭代(RPRI),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体积预测的一致性。RPRI使用客观指标来计算两种确定性情况,据此就可以生成一个完整的油气发现规模分布。然后用简单的统计数据和由历史数据得出的信息对有关结果进行迭代。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根据最后闭合等深线(LCC)相对于构造顶点的深度来确定标准hcbGRV。这种方法不但快速、透明和可以重复,而且根据预测真实低值储量体积的经验可以避免过分乐观。其输出结果与概率方法的相似,意味着很容易对比和调整这两种方法。RPRI还可用于为特定的概率输出结果生成图件和储层参数,从而为经济评价和方案规划提供真实的依据。
简介:盆地模拟作为一种定量的油气研究方法必须了解模型的限定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模拟方法被广泛用于勘探目标的分级和相关地质风险的评价。通常,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要针对实测资料进行费时(试错法)的校正,对模型进行复杂的修改以满足模型参数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这些步骤可能导致对模型结果的不合理解释。但是,反演方法可以在考虑已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同时,求得一组与校正资料最吻合、又最简单的模型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1-D确定性正向模型的假反演方法,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镜质体反射率,通过评价不确定性以及所用方法与实测资料的拟合度可以快速评价不同输入参数的变化的意义。本文通过德国华力西Rhenish山丘一个小范围的详细1-D模拟研究中的一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阐述。还评价和讨论了在最大埋藏深度时影响镜质体反射率的两个主要参数--热流值和埋藏深度的意义和不确定性。除了使用真实资料外,还展示了一种理论方法,即用多项式或三次样条插值法近似求得仅有少量数据点的剩余面。分辨率的范围、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很容易评价,而且能将剩余面转换成可用于风险评价的假概率密度函数。
简介: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3)提供的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20C3M)及A1B情景预估试验,讨论了全球增暖情景下21世纪中期中国气候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A1B情景下,中国夏季降水变化在-0.1~1.1mm/d,冬季降水变化在-0.2~0.2mm/d。模式对降水变化的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无论冬夏,预估的全国表面气温都将升高,升温幅度在1.2~2.8℃;随纬度升高,增暖幅度相应增大。模式对表面气温变化的预估能力强于对降水变化的预估能力。在A1B情景下,东亚夏季风增强,而冬季风则略为减弱,东亚夏季风雨带到达最北后南撤的时间较之20C3M滞后约一个月。
简介:本研究从评价倾向框架(ATF)的角度探讨了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实验一发现,高确定性情绪(愤怒、愉悦)导致较高的风险寻求,低确定性情绪(恐惧)导致较低的风险寻求,确定性评价倾向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不同情绪在核心评价主题上(并不是效价上)的差异决定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实验一还证实不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是通过评价倾向实现的。实验二发现,在任务风险确定时,愤怒情绪比恐惧情绪导致了更高的风险寻求;在任务风险不确定时,愤怒与恐惧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没有差异,说明情绪的确定性维度与风险任务的确定性属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两者的方向不一致时,情绪所激发的评价倾向可能会受到任务风险性质的抑制。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考察威胁自我调节因素(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和动机调节因素(生命意义感)在自杀诱导因素(归属受挫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结局变量(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受挫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无法容忍不确定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对1 325名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恐惧体验[(41.89±9.96)分,(40.31±10.68)分,t=2.03,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归属受挫[(23.83±8.87)分,(22.49±9.17)分,t=2.51,P<0.05]。(2)归属受挫、负面评价恐惧及无法容忍不确定性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0.59,均P<0.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r=-0.22,均P<0.001)。(3)自杀意念中介了归属受挫与自杀行为(β=0.34,P<0.001)及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β=0.11,P<0.001)。(4)与无法容忍不确定性较低的学生相比,无法容忍不确定性较高的学生,其归属受挫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更强(β=0.27,P<0.001;β=0.41,P<0.001),其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也更强(β=0.08,P<0.001;β=0.14,P<0.001)。与生命意义感较低的学生相比,生命意义感较高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较小(β=0.20,P<0.001;β=0.12,P<0.001)。结论本研究支持了自杀行为动机-意志整合模型;结果提示人际关系感知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到生命意义感和无法容忍不确定性的调节,减少人际关系感知压力、降低个体的无法容忍不确定性、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是减少大学新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干预途径。
简介:本文首次将战略柔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动态能力运用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探索了其在构建高层管理团队(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并且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这一现实背景,采用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该中介环节的调节变量予以进一步阐释。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区390家企业的780名高管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241个有效样本,研究发现:(1)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战略柔性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2)环境不确定性在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与战略柔性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但在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考虑战略柔性和环境不确定性这两个重要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构建TMT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动态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简介:原油流动性差使得L16油田难以取得合格的地下含气原油样品,无法直接掌握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流体性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统计分析40个国内主要稠油油藏脱气原油黏度和气油比,回归出二者之间的对数关系式。根据L16-3井脱气原油黏度计算L16油田地层原油的气油比为8.67m3/m3。结合室内原油复配实验,进一步得出地层含气原油的饱和压力约为3.77MPa,黏度约为10299mPa·s。发现带气顶的L16油田原油饱和压力远小于地层压力(11.4MPa),存在与经典油层物理理论相悖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深度调研比对,结合L16油田的自身特点,认为L16油田在长期的油水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形成具有封隔作用的沥青壳,从而将油藏形成的气顶与原油隔离开来,使得天然气难以回溶至地层原油内。表现为虽存在气顶,但原油的饱和压力却远低于地层压力,最终合理地解释了油藏流体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