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输入模块计算功能作为范围特异性和封装基本前提,支撑了整个心理模块理论,它与中枢系统计算差异,以及语义加载过程渗透问题是理论焦点问题。通过对心理模块理论输入模块中枢系统计算机制比较和梳理,尝试对心理模块理论次计算观点中存在问题进行揭示指出可能解决路径。

  • 标签: 模块 输入模块 中枢系统 表征 计算
  • 简介:世人常怨当今国人不出哲学家,但殊不知,不是世上真无哲人,而是缺乏报道哲人之媒介。媒体眼光总是聚焦于演员明星、有权有钱所谓成功人士,而真正哲人常常唯有学识思想,在普遍地以"娱乐至死"手段来赢利媒体界谁还能对个真正学者学识和思想感兴趣呢?!不过,不久与我们永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梁存秀(笔名:梁志学)先生,微信和报纸对他不幸离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大幅报道和追悼。

  • 标签: 志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治学 人生 怀念 自由
  • 简介:朱蔷薇(以下简称“朱”):王老师,在马克思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黑格尔哲学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阐释方式形成了种强大黑格尔主义传统;但是,我注意到,近年来您提出了传统大相径庭阐释方式——马克思哲学近康德阐释,您提法似乎有点逆潮流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为马克思哲学开辟条新阐释路径呢?是为了反对黑格尔主义阐释传统吗?

  • 标签: 黑格尔哲学 王南湜 黑格尔主义 哲学教科书 阐释方式 实践理性
  • 简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原理:(1)你行动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行动道德价值只在于它准则普遍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教重法则而来行动必然。这三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章即道德形而上学提升打下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内在结构了.这就是在义务概念中所包含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主客统必然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三个变形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分析和停留于词句表层上是看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定言命令
  • 简介:1847年,当马克思在普鲁东争论时候,提出了个著名命题;他那时候当然不会想到,110年以后出生国哲学家,会以自己亲身经历,证明他这个命题。马克思说:"从根本上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鸿沟是分工掘成。"作为杨国荣同学和同事,我,还有从美国赶来与会黄勇兄,有幸见证了杨国更多还原

  • 标签: 哲学分析 杨国荣 普鲁东 黄勇 思想创造 金岳霖
  • 简介:海伦·朗基诺(Helen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科学》(ScienceasSocialKnowledge,

  • 标签: 哲学系 斯坦福 普林斯顿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 Helen
  • 简介:人类进入21世纪,学者们对2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处理“、西、马”三大哲学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生长点问题,阐发了众多很有新意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综述,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如何建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研究综述 21世纪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和理想“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对“让生活更美好”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开始在人们生活扮演起重要角色,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随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身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更是迈进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由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引起伦理问题也大量滋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其所带来挑战风险更是时刻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由此,科学技术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重视,成为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乃至社会工作者日渐关注重要议题。

  • 标签: 技术工作者 哲学工作者 赛博空间 信息技术 智能系统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郭秀艳(以下简称"郭"):各位学者、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在这样风雨交加天气里准时赶来。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不公平感与人社会行为"。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人们发现公平准则被破坏时所产生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公平和正义是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重要议题,

  • 标签: 不公平感 青年学者 社会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 沙龙 行为反应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困难。笔者认为,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个大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现代传统,通过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合法”。笔者这些思考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鼓励支持。

  • 标签: 20世纪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陶德麟
  • 简介:1794年,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他著名篇章《论学者使命》,明确提出:"学者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因此,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授技能。"

  • 标签: 为社会服务 《论学者的使命》 思想遗产 奋斗 真理 呐喊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特质标示为"批判和革命",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阐释,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被理解为种外在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本身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方面批判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个辩证法批判整体性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思想之弘扬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个极富创新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围棋的人机大战,在国内外都激起了热烈反响。社会人文学界人士在认真辨析:机器真能超越人类吗?工程科技界人士则在思考:应当选择哪些技术项目实现人工智能赶超?这些都是至为可敬思虑!然而,“机器超人说”并无明确科学依据;基础理论突破是赶超和创新根本之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方法论既是理论研究源头,又是理论研究龙头。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当务之急应是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科学方法论,抓住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龙头,在源头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超越引领。

  • 标签: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 简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举办题为“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哲学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2日到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共录取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E.Brenner)和丹麦著名学者索伦·布赫尔(S?renBrier)提交论文。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哲学精神 信息时代 哲学分析 研讨会综述 论坛
  • 简介:陈嘉映《说理》(2011)出版,使我们可以隐约窥其念兹在兹“theBook”大致轮廓。此书与其《哲学科学常识》(2007)起,摊开了种哲学观。陈氏哲学观要义可概括如下:消极地说,哲学不是实证科学(广义物理学),也不是语言学;积极地说。哲学致力于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是门通过穷理而达乎道学问。这种哲学观形成,得力于他对西方思想史上个重大关节深入研究,它们是:17世纪“科学革命”和20世纪哲学语言转向。为了推进思想、促进对话.我们在该哲学观所展开义理脉络,对整体性概念和形而上学地位问题作了生发性讨论。

  • 标签: 哲学观 科学革命 语言转向
  • 简介:《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理论探索阶段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思想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引入了“假设”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详尽剖析了“假设”本性。在后著作,“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关联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反建构意义理论。但由于阿毗达磨佛教影响,此时陈那尚未走出假实之辨理论模式,尚未提出自相、共相截然分。此外,陈那《观总相论颂》首次以“不相离”来概括语词与其对象之间关系,因此,可将它写作确定为《正理门论》和《集量论》之间。通过梳理陈那前因明时期著作和思想发展,就能说明陈那后来建立因明量论体系采取了种反建构立场。正是这思想立场,使佛教因明量论有别于以往佛教哲学,成为个独立、全新传统,促成了中晚期佛教哲学“知识论转向”。

  • 标签: 取因假设 陈那 他者之排除 阿毗达磨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