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了当前中国情境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压力来自哪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什么,进而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驱动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H石油公司渤海漏油这一典型的公开环境事件,依据公共危机事件四个阶段的划分理论,研究不同阶段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要求,以及企业的回应或措施。研究发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披露的关注点与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并随着环境事件的孕育、震荡、调整和适应、结束四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研究提出了政府如何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企业环境责任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价值在于揭示中国情境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特点,以及各个阶段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力不是平行的,而是交织形成复杂的驱动力,这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中国环境披露实践中的应用。
简介:在社会抗争理论中,相对剥夺感与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资源动员能力分别成为了社会抗争发生的两个相对独立的解释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两类变量往往是共同发生作用。因此有必要综合这两变量来探究抗争的发生。在H镇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群体与特定对象在政策标准上的差异比较导致了强烈的利益诉求,并且,通过具有结构化特征的群体中的人际交往行动,抗争的动员得以实现。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中介作用,相对剥夺塑造过程与资源动员过程表现出了相互间的影响作用。从其内在机理来看,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个体对相对剥夺感的认知的演化体现出了资源动员对个体相对剥夺感的塑造能力,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根动员"模式下,相对剥夺的塑造加固了社会关系网络,进而更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动员能力,由此表现出其相互间的耦合作用。本文是在多重视角下,针对社会抗争的发生及发展所做的一次分析探索。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产权为导向的国有企业改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工人的命运.集体无行动和集体行动理论为分析当代中国工人抗争提供了两种十分鲜明的视角.集体无行动理论认为传统意识形态的灌输、工人阶级分裂性特点和政府制度性补救等措施消解了工人的有组织行动.结合发生于西北某省的一个大型纺织公司工人的一次集体抗争来观察中国国企改革困境及中国工人的抗争策略.急剧恶化的生存现实、相对剥夺感的不断强化以及改制中的种种不公正导致工人的抗争运动越来越激烈,用集体无行动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现实.我们认为尽管这些抗争在手段和策略上还很不成熟,尽管它离西方意义上的社会运动还有距离,但它已经具备了集体行动的特点,符合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解释框架.这些抗争行动要求我们必须更理性探索劳动关系新模式,在政府、资本和劳工三方之间达成新的共识.